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很突出的位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三维达成度”中,情感体验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目标。纵观现实中的校园,“独一代”及所谓的“悲情和无情的一代”的“独二代”接踵而至,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渗透情感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一、充分认识老师在课堂上情感调控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学习参考.....接影响到学生。老师良好的情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
2、染力,会产生一种微妙的磁场效应,令学生肃然起敬,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反之,暴躁的性格、抑郁的心境,只会排斥、恶化师生间的关系,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很难想像,一个心境低落的语文老师能够把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首充满诗情画意,抒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之情的诗歌朗读好,分析到位。笔者在高三考前复习时,曾发现一位学生趴在桌上睡觉,一时怒火心中烧,想狠批他一顿,但转而一想,也许该生另有隐衷。当我叫醒他时,他以近乎乞求的语气对我说,“老师,昨晚我读到凌晨两点,实在太困了,让我睡一节课,我以后肯定会补上。”该生诚恳的态度感化了我,我默然应允。而我的“大度”也
3、感动了该生,在高考前的一个多月,这位学生对语文情有独钟,高考语文以122分的高分名列全校第一。如果当时我没弄清原因,采取不宽容的手段,不留情面地批评该生,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老师最佳情感的调控和营造,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渗透良好的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充分认识语文课堂情感教育前瞻性的必要性 目前,中学课堂尤其是城市中学课堂,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久的将来,“独二代”的学生也很快走进中学课堂。“独二代”的情感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所说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失去了手足之情,到第二代,这种
4、情况雪上加霜,不但没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人格上的残缺将比第一代更加严重。”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强化中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前瞻性更显得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亲情引导与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虽然“独一代”失去手足之情,但周边的同学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笔者曾在虎年两次中学学生聚会时反复强调:“学习参考.....生命基因改不了,地域基因不容忽视,而同学之情弥足珍贵。…同学之情”就是“手足之情,,的延伸,或者说是“手足之情”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同学就是“独二代,,的“舅舅、姑姑、叔叔、大伯”。我的观点引
5、起学生们的共鸣。 令人欣喜的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谈到有关文学鉴赏目的和态度时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这个富有时代特色的要求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不能像以前那样贴标签似的、程序化、公式化的简单分析。语文老师要注意挖掘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的熏陶中体验提升人生境界,构建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构成,文
6、学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教材内容安排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往往比比皆是。如“人教版”第三册“表达交流,,部分,结合议论文训练,安排了“学会宽容”、“善待生命”、“爱的奉献”等话题展开探讨,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训练强化对三个话题的深入理解与进一步认识。这一部分所选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许多例子典型且富有情感教育意义,许多观点富有前瞻性,具有引领作用。总之,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学习参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标这一实施建议,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富有前瞻性,这也充
7、分说明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讲究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老师应充分利用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优势,在课堂上见缝插针地进行情感教育。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生活体验、社会经验、知识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许是片面、肤浅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去引导、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与肤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笔者在上《陈情表》时,有些学生就认为李密“不忠”,是个傻瓜,人家求之不得的官职,他
8、却不去就位等。出现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老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