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44116
大小:2.52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11-30
《苏教版必修二课件《六国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晨读新课启航第9课六国论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领悟学海览胜积累写作点滴应用体验之旅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整体把握文本层析素材档案佳作欣赏课文对译善始善终古人云“持之以恒”乃做人之根本。回顾历史,我们不免惊叹于伟人的成功。史学家司马迁为写《史记》花了九年的时间,李时珍用了十五年完成《本草纲目》,托尔斯泰用了二十七年写成《战争与和平》。正因为他们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精神,铸就了他们的成功。因此,做人应善始善终,才能创造辉煌的明天。为何诸葛亮肯效命于刘备军下?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咨臣以当世之事”,打动了诸葛亮,也为刘备的建国大业打下坚实基础。试问当初
2、如果刘备去完一次草庐而不了了之,诸葛亮会帮助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越王勾践若不卧薪尝胆十年,而是无助地吟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能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吗?显然,只有善始善终的人,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为自己的成功提供可能。做人善始善终,是我们的人生写照。从今天起,做个善始善终的人吧!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大器晚成者——苏洵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年二十七始发奋读书。嘉祐间(1056)携二子轼、辙至京师(轼、辙于嘉祐二年三月仁宗殿试,
3、同科进士及第,轼22岁,辙19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苏洵文20篇,荐于宰相韩琦,授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为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著作有《嘉祐集》。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重,契丹、西夏不断骚扰,使宋朝不得安宁。1004年,大辽举兵进攻宋,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在形势如此有利的情况下,真宗却一味求和,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宋的抗敌卫国之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求和,宋反而
4、给西夏银、绢、茶。这样“贿赂”的结果是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给宋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王朝的这种方针路线和战国时代六国对待秦国的方针路线很相像。六国就是由于采取了这样的方针路线而灭亡的,北宋王朝如果不改弦易辙,势必得到和六国一样的下场。关心国家命运的苏洵,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此文。论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论文论体,以议论为主,要求善于说理,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作者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是史论。厌餍满足当倘如果无毋不要两个
5、词,其,它;实,实际上祖辈和父辈到了……的地步智谋和力量两个词,可以,凭借旧事、成例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事,侍奉;礼,礼遇,礼待坚守正义自取下策使……退却援助攻取的方法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保全坚持到最后招致名词,兵器,武器名词,战争名词,军队形容词,旧的连词,所以,因此名词,缘故副词,互相代词,动作偏指一方名词,丞相动词,结交,亲附连词,和介词,跟动词,治理/介词,被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动词,写副词,最终动词,坚持到底形容词,整,全动词,死亡连词,假使,如果动词,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接近,临近副词,从前,往昔副词,起初副词,才动词,开
6、始副词,刚刚动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动词,暴露副词,或许代词,有的人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非”表示否定判断)2.斯用兵之效也(用语气词“也”来表示判断)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1.洎牧以谗诛(诛,被诛杀,语意上表被动)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三)省略句1.奉之弥繁(省略主语“诸侯”)2.侵之愈急(省略主语“秦”)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省略主语“齐人”)(四)状语(介词结构)后置句1.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于秦”充当状语,现
7、代汉语语序当为“赵尝于秦五战”)2.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于秦”充当状语,现代汉语语序应当为“其势于秦弱”)3.后秦击赵者再(状语后置句,“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语序应当为“后秦再击赵者”)(五)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天下之大”即“偌大的天下”,“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内容提要]作者在本文中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结构概览]D.课文前两段提出论点,进行初步分析,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
8、论证,巩固论点。解析:课文第二段议论的是“赂者”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