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ID:46935902

大小:1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30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来宾高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育让美学走进生活朱立元歌德说:“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就是说任何理论包括美学

2、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跳出纯理论的圈子,走进大众的现实生活,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有着广阔空间,其中美育是重要一环。  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日新月异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

3、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不同,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人的现代化与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同等重要,而美育则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前辈学人对美育有着深刻认识。早在1904年,王国维就发表了《孔子之美育主义》,借鉴席勒的美育观点来解释孔子的思想;蔡元培把审美的目的定位为道德教化,认为“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确,审美教育同时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

4、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同步提升大众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如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推进美育是美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然而长期以来,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存在脱节问题。美学理论虽然强调审美教育,但在大众生活实践中美育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实践中,美育的受重视程度仍待提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把美育正式纳入教育方针中,使之

5、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一翼。但在一些地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比常常是陪衬和附庸,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轻可重的“软任务”。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改变。  开展好美育,还应纠正人们的一些认识误区。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误区是把美育局限为艺术教育。许多学校开设了一些艺术课程,教授学生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以为这就是美育。其实,美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层面,而应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一些学生家长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天性和兴

6、趣,强迫孩子学习非其所喜欢的艺术技能并要求考级。这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审美素养培育,也背离了美育的初衷。所以,要把美育实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需要全社会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国务院还专门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做出了具体部署,使我们的美育有了明确方向和实施途径。(节选自2016年1月25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满足于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美育是其

7、中重要的一环。B.美学走进生活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代西方美学已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C.王国维用自己独到的美育观点来解释孔子的思想;蔡元培则认为“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D.审美教育既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温润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的艺术与审美实践脱节,与现实生活不够贴近,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因而没有生命力。B

8、.我国的审美教育在大众生活实践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实践中,美育常常沦为德智体的陪衬和附庸。C.美育,其核心是培养审美和人文素养,重点是培育创新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技能的培养层面。D.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生活实际推进美育,美学才能更接地气,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才能得以实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