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34589
大小:1.41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30
《2016年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高三10月零诊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届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高三10月零诊考试数学(理)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设集合A={1,4,5},若a∈A,5-a∈A,那么a的值为()A.1B.4C.1或4D.0答案:C试题分析:当时成立;当时成立;当时,舍.所以或.故C正确.考点: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试题分析:,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为,在第一象限.故A正确.考点:1复数的运算;2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3.设向量=(x-1,2),=(2,1)
2、,则//的充要条件是()A.x=-B.x=-1C.x=5D.x=0答案:C试题分析:由//可得,解得.故C正确.考点:1向量共线;2充分必要条件.4.锐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AB=1,BC=,则AC=()A.5B.C.2D.1答案:D试题分析:三角形面积解得,因为为锐角,所以.,.故D正确.考点:余弦定理.5.从1,2,3,4这四个数字中一次随机取两个,则取出的这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A.B.C.D.答案:B试题分析:从这四个数字中一次随机取两个的所有可能有种,其中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所有可能有2种,所以
3、所求概率.故B正确.考点:古典概型概率.6.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则m+n=()A.14B.10C.12D.2答案:B试题分析:作出可行域及目标函数线,如图:平移目标函数线使之经过可行域,当目标函数线过点时纵截距最小此时也最小;当目标函数线过点时纵截距最大,此时也最大.所以,..故B正确.考点:线性规划.7.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34B.55C.78D.89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框图的循环结构依次可得;;;;;;;,跳出循环,输出.故B正确.考点
4、:程序框图.8.函数f(x)=ex·cosx的图像在点(0,f(0))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A.0B.C.1D.答案:B试题分析:,.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知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所以其倾斜角为.故B正确.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9.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A.24+6B.18+6C.24+8D.18+8答案:A试题分析:此四面体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有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锥.所以此四面体的表面积为.故A正确.考点:三视图.10.已知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使得
5、△ABC的面积为2的点C的个数为()A.4B.3C.2D.1答案:A试题分析:直线方程为即.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因为,由面积为可得.即,解得或或.所以点的个数有4个.故A正确.考点:1直线方程;2点到线的距离.1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C,AC1⊥A1B,M,N分别是A1B1,AB的中点,给出下列结论:①C1M⊥平面A1ABB1,②A1B⊥NB1,③平面AMC1//平面CNB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0B.1C.2D.3答案:D试题分析:①由侧棱底面可得.由及为中点可得,,
6、面,所以①正确;②由面可得,又已知,,面.从而可得,又易证得,所以.所以②正确;③易证得,,从而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面面,所以③正确.综上可得D正确.考点:1线线垂直,线面垂直;2面面平行.12.设函数,在[-2,2]上的最大值为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D试题分析:时,,时;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所以上.当时,时成立;时在上单调递增,所以,由题意可得,即.当时在上单调递减,所以,符合题意.综上可得.故D正确.考点:1分段函数的值域;2用导数求最值.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3.在x(1
7、+x)6的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是.答案:15试题分析:的通项,令可得.则中的系数为15.考点:二项式定理.14.设sin2a=sina,a∈(1,),则tan2a的值是.答案:试题分析:,,..考点:1二倍角公式;2诱导公式.15.若alog34=1,则2a+2-a=.答案:试题分析:,.考点:换底公式.16.已知点A(-1,-1),若点P(a,b)为第一象限内的点,且满足
8、AP
9、=2,则ab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1试题分析:由题意知,且,即.整理可得,因为,所以,即整理可得,解得,即.所以的最大值为1
10、.考点:基本不等式.三、解答题(题型注释)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满足:a3=7,a5+a7=26,的前n项和为Sn.(1)求及Sn;(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Tn.答案:(1);(2).试题分析:(1)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关于和公差的方程组,求和公差.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根据前项和公式可求得.(2)由先求得,并将其变形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