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

ID:46931042

大小:246.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30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_第1页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_第2页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_第3页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_第4页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练课件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26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考向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包括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差别;准确地解释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辨别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等。考点自主梳理解题方法1.字形分析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寝”字,从“宝盖儿(宀)”,状似房屋,表示和房屋里活动有关,如“寐”等。

2、再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酣”,从“酉”,它不同于“寝”“寐”等字,可见它的古义和“睡觉”无关,而是“酒醒”。2.语境探究法。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3.结构分析法。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意义。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中的“进”,它的反义词是“退”而不是“出”,可见它的意义不是“进去”,而是前进,引申为“在朝廷做官”。再如:“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所处位置相同,且都做宾语,那么就可断定“奔”也是名词,意思是“飞奔的马”。又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将军披坚(坚硬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成语助解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古义是“热水”的意思。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汤”意义相同。又

4、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古义是“护城河”,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池”意义相同。5.联想推断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答试题中的实词词义。例如,“一士人善画和旦而过之。轴必坠地”,要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依据《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当“擅长”讲,《木兰诗》中的“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中“旦”当“早晨”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此处的“善”也是“擅长”的意思,“旦”也是“早晨”的意思。6.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

5、题,最简单的是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的即为正确答案。考向2掌握“之”“其”“以”“于”“而”等常考虚词用法初中课本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结合近年中考题型看,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向明确,主要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考查,考试中经常考到的也就是“之”“其”“以”“于”“而”等几个,题型比较稳定,以四选一型的选择题形式为主导,很少以解释题出现的。常见的选择题题型有:(1)题干给出例句,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

6、题干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项;(2)选择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3)选择不同的文言虚词,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4)选项给出解释,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解题方法1.综合归纳法。我们要结合教材,逐个落实这18个文言虚词,尤其是常考的那几个。综合归纳它们的各种义项和用法,掌握常用意义,了解特殊用法,绘制成图表,加强记忆,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掌握具体意义,在考试过程中考生便能有本可循了。2.内外联动法。试题中大多有出自初中课本内的句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文内文句的优势来帮助辨析课外语

7、段中句子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代入筛选法。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时,我们可以利用熟记的知识逐一代入筛选,文从字顺的即为正确用法。4.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的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5.词位句意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也”,句末助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

8、词。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出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一句中“因”的意思,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确定“因”相当于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6.成语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