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

ID:46906841

大小:697.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11-29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_第1页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_第2页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_第3页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_第4页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7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心理学第九章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什么是攻击(一)攻击的定义攻击(aggression):即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攻击概念的3要素:伤害行为、伤害意图、社会评价1.攻击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的伤害行为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2.判断是否为攻击行为,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或意图;3.攻击是社会所不允许的。§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什么是攻击(二)攻击的分类1.Lorentz&Reise:情感性攻击Vs工具性攻击2.Har

2、tup:敌意性攻击(以打击、伤害他人为目的)Vs工具性攻击(攻击仅是手段或工具)3.Averile:可接受攻击Vs不被接受攻击4.个人驱动攻击Vs社会驱动攻击5.Dodge&Coie(1987):针对儿童以攻击的严重程度为标准粗暴游戏Vs明显的攻击(反应性攻击Vs主动性攻击)§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什么是攻击(三)攻击与敌意敌意(hostility):非身体接触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敌意是有高度排斥性的态度敌意有时是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敌意与攻击的区别是:敌意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攻击受到明确的社

3、会攻击约束不能实现时,往往以敌意表现出来,这时,敌意是代偿性的攻击。(四)攻击行为的普遍性§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本能论(一)S.Freud的精神分析观点生本能和死本能攻击指向毁灭破坏§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本能论(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Lorentz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主要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与人性》习性学(et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科学。习性学的主要观点:动物行为模式的基本系统或组成部分是在发育过程中随成熟而出现

4、,而非由学习而获得的。动物某种行为模式出现的时间和形式是由种系进化过程形成“蓝图”(blueprint)所决定的。这些行为“蓝图”即是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fixedactionpatterns)。§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本能论(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K.Lorentz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地积累,有机体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

5、性地释放。§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本能论(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攻击具有护种功能:从生态学意义上看,人和动物保卫边界的攻击有助于保持同一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平衡;族内争斗可以挑选出最优秀和最强壮的成员来繁殖后代。通过攻击挑选出强壮的成员来护雏和保护家庭§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本能论(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攻击本能并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本能的体现——动物通过攻击来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和繁衍后代。同类的攻击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

6、是以失败者让步为目的。人类因缺少其他动物控制攻击行为的遗传机制,其冲突总是以伤害或杀死对手而告终。§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本能论(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本能因素在动物和人类攻击的作用,对学习因素重视不够;攻击的能量模型不成立;忽略了人和低等动物的差异。§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生物论大脑的某些区域能激发或中止攻击行为。边缘系统有控制愤怒、害怕、性反应的对应点;有“快乐中枢”和“愤怒中枢”。攻击行为和低血糖、过敏症、大脑某些部位损伤和障

7、碍等生理因素有关。雄性激素水平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总之,生理变化降低了攻击性的阈限水平,使攻击行为更容易发生。§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生物论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E.Wilson人的许多社会行为,诸如竞争、战争、领土争端、攻击、顺从、男女差别、对陌生人的恐惧、利他行为等,都源于遗传基因。社会行为是通过最适合生存的方式演化而来。竞争是一种先天的特质,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利他行为有利于提高种族其成员的生存机会,保存整个种族。潜在危险:被用于支持现有的社会不平等现象。§9.攻

8、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攻击的生物论“人类的战争不是由于生物学原因造成的……暴力既不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也不是进化的产物。既然人类能够制造出战争,那么,这个物种也能创造出和平。”§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Ⅰ攻击的原因挫折-攻击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hypothesis)(一)最初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