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06671
大小:2.49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29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与改革、对外关系及其经验教训。二.教学重点、难点、新知识点:重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改革状况。难点:苏联、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新知识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模式。三.授课学时:2课时。四、教学内容:第六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二节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第四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解体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2、政治体制改革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成就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解体(104天)1.苏联:1922-12-30——1991-12-252.①捷克斯洛伐克:1945-05——1992-12②波兰:1945-06——1989-12③南斯拉夫:1945-11—1990-(2006-05)④阿尔巴尼亚:1946-01——1991-04⑤保加利亚:1946-09——1990-11⑥匈牙利:1946-02——1990-05(和平)⑦罗马尼亚:1947-12——1989-12(暴力)⑧民主德国:1949-10——1990-10(统一)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第一
3、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解体3.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蒙古原是中国的一部分(15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多万)①1644年清政府以戈壁沙漠为界,将蒙古划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②1911年外蒙古宣告“独立”,中国北洋政府未予承认;③1921年3月,蒙古人民党和临时政府成立;7月11日,宣告蒙古独立;11月5日,与苏俄签定条约;1924年,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④1945年7月雅尔塔会议决定苏联对日宣战条件之一是“外蒙古的现状予以维持”;1946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蒙古建交。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
4、济与政治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①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②政治制度—在政权上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在意识形态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③政党制度—一党制(苏联、阿尔巴尼亚)、一党优势制(中国)。④结构形式——联邦制(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单一制(其他国家)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苏联模式的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首先走上自治道路,但遭到各种非议和指责。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东德等国都进
5、行了改革。③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苏联东欧国家改革最终走上了失败之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成就①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②增强了经济实力,提高了人均收入。③平稳的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④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1971-198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比较1971-1982主要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比较第二节苏联东剧欧变的原因和教训一.东欧剧变的原因二.苏联剧变的原因三.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第二节苏联东剧欧变的原因和教训一.东欧剧变的原因①经济上,长期照搬苏联模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6、不快,是东欧剧变的基础。②政治上,缺乏民主,领导人独断专行,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③体制上,干部特权、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是东欧剧变的关键。④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诱压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及其政策的影响,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东欧剧变(1989-1991)南斯拉夫的成立与解体1南斯拉夫的成立与解体2科索沃独立进程第二节苏联东剧欧变的原因和教训二.苏联解体的原因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2.深层次原因:①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③苏联共产党特权专制,贪污腐败;④对外推行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3.外部原因:西方
7、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苏联解体(1991)第二节苏联东剧欧变的原因和教训三.苏联东剧的历史教训①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必须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③必须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④必须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1894-1971)(1906-1982)戈尔巴乔夫(1931-)改革与新思维叶利钦评价苏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