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

ID:46897224

大小:7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9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_第1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_第2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_第3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_第4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写结合”,让“本色语文”——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实验小学王璀煜尊敬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市教育局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高段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读写结合”,让“本色语文”回归》——高段六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來谈:一、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二、新课标读写目标解读三、六(下)读写策略四、单元整合读写教学略谈一、读写的重要性1.“读写结合”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习作。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

2、内容上,不能停留在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表达的。“读写结合”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这种特点。2.“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读写结合”正好将阅读与写作实现有效地链接,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降低了语言实践难度。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可以说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

3、想。”二、新课标读写目标解读六年级的第二学期,既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要与初中的语文学习进行一定的衔接。关于第三学段读写《课标》提出了以下要求:(-)《新课程标准》高段读写目标阅读习作目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冇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人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4、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5、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白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二)目标解读高段教学重点解读高年段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为习作服务的,只有在阅读中吸收到方法,才能在习作中得以释放。我个人认为本学段阅读与习作教学紧密联系的内容可以归纳以下两个重点训练

6、项目。1•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2.抓篇章结构: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三、六(下)读写教学策略(-)研读教材,找准训练点明确了学段目标,要想真正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实处,就必须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每一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找准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我们一起结合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来聊聊将训练项目落到教学实处的一些思考。1、抓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在语境屮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是高年段阅读教学重点。1•①教材中有词语训练

7、的课文:课题课后习题训练侧重点2.三亚落U品味带点词在句了里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词语的不同情感。3.烟台的海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4记金华的双龙洞读下面的旬了,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内涵,体会表达效果。6.半截蜡烛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2.理想的风筝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23.孔了游春画出课文中的成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然后选择两个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孔了论水那番话的含义。5.卢沟桥烽火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