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

ID:46895612

大小:263.1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9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_第1页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_第2页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_第3页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_第4页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_温儒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1年第4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01第38卷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GeneralNo.206(总206期)(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38文学研究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摘要:本文对当前某些试图颠覆鲁迅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鲁迅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独特的探求,也有不应忽视的焦虑,有时表现为传统批判中的偏激。应了解“偏激”的语境和历史理由,同时看到鲁迅还有对传统积极传承的另一面。国民性批判出于启蒙需要,绝非丑化国

2、人,而是极可贵的民族自省。鲁迅对民主、平等、科学等流行观念均有前瞻性的独立思考,他提出应警惕过分崇奉物质带来的现代文明病,至今仍有启示意义。关键词:文化转型;国民性批判;现代文明病;现代性焦虑中图分类号:I210.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01)04-0124-09本文想围绕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并针对当前有些试图解构或误读鲁迅的看法,提出三个问题来讨论:一是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二是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三是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这些都不是新的问题,以往很多学者都已经讨

3、论过。不过我这里更关心的是,鲁迅在这几方面如何表现出他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深刻的思考,他的独特的探求,还有不容忽视的他的焦虑。鲁迅前后期的思想是有所变化的,但面对文化转型所表现的基本态度,包括对传统的攻打与传承,对国民性的分析批判,以及对现代化的思考与担忧,都贯彻始终,有鲁迅自己的特色。毫无疑问,鲁迅是现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伟大哲人和战士,他的思想不是书斋式的或体系式的,而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痛苦而切实的摸索,带有对传统得失的深刻感悟,对国情民性的透彻理解,又渗透着独到的人生体验。今天我们仍常谈现代化、现代性,其实可以从鲁迅这里获得宝贵的思想

4、资源,包括他的探求,他的体验,他的焦虑。问题是必需用更多历史的同情和理解,认真地知人论世地读一读鲁迅的原著,祛除对鲁迅的隔膜与误解。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近十多年来,国内有些人,海外也有些人,对鲁迅有很多批评,甚至否定。这的确和以前神化鲁迅的局面很不一样。人们也许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过去是不可能对鲁迅有批评的。鲁迅当然并非完人,他的创作和思想也有得有失,不是不能批评。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学理性。收稿日期:2001-04-20作者简介:温儒敏(19

5、46—),男,广东紫金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24比如,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占有什么地位,因为鲁迅毕生攻击、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丧失了民族的自尊、自信。客气一点的,则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也许有其理由,但问题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甚至认为五四以来风行激进主义,对传统猛烈批判,全盘否定,结果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而鲁迅便被指责为全盘否定传统的一个代表。这些观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根据。近百年来先进的知识分子中,鲁迅的确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最深刻、攻打

6、最猛烈的人之一。如果和同时代一些先驱者比,这也很明显。比如胡适,他也从反传统入手,建设新文化,但态度较中和。他那篇暴得大名、为新文学运动发难的《文学改良刍议》,就还是商量商量的“刍议”。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批判传统的“非人”文学,也一度表现坚决,但很快就又与传统接上了“气”,大讲新文学如何与“晚明的传统”血脉相通,循环再现。[1]梁实秋更是批评五四新文学的激进、浪漫,失去了基本的规矩。[2](P39)相比之下,鲁迅对传统的确是严厉批判,是决绝的态度,甚至很偏激。最典型的,也是大家熟悉的,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之口,把中国历史、文

7、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而传统中国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狂人晚上睡不着,翻开历史书,在满纸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吃人”。这当然是一种小说的形象表现,不是逻辑判断,但其中有鲁迅独特的体验和发现。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为什么写《狂人日记》?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他说自己重视这发现,而知者尚寥寥也。[3](P353)《狂人日记》用“吃人”来概括中国传统,主要是一种象征的说法,但的确又是一种猛烈的批判,是极带义愤的攻打和否定。在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文化旧制度,往往深恶痛绝,

8、有时把话说得很“绝”。他甚至曾经用这样义无返顾的语气来表示:“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凡散,秘制仙丹,全部踏倒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