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

ID:46893757

大小:99.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29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_第1页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_第2页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_第3页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_第4页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摘要阐述了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生态承载力的不同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比较其优劣;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一方面,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繁荣;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越来越大,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资源消耗与供给能力、生态破坏与可持续问题的思考。综合分析,生态破坏的明显特点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到损害,从而使生存于生态系统之内的人和各种动植物面临生存危险。为此,许多科学家呼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控制人类的活动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是实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首要条件。于是许多学者从系统的整合性出发,提出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认为只要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处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地球生态系统就是安全的、人

3、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处于可持续的范围内。承载力最初被引进区域系统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其含生态承载力国内外探究进展摘要阐述了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生态承载力的不同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比较其优劣;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一方面,人类创

4、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繁荣;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资源消耗与供给能力、生态破坏与可持续问题的思考。综合分析,生态破坏的明显特点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到损害,从而使生存于生态系统之内的人和各种动植物面临生存危险。为此,许多科学家呼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控制人类的活动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是实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首要条件。于是许多学者从系统的整合性出发,提出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

5、认为只要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处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地球生态系统就是安全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处于可持续的范围内。承载力最初被引进区域系统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其含义是在某种环境条件下,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的最大数量的潜力⑴,在实践中的最初应用领域是畜牧业。随着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承载力概念发展并应用到自然--社会系统中,提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即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70年代以后,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也

6、应运而生。1986年,Catton定义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后来国外很多学者把它引申为生态承载力并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在不损害该区域环境的情况下,所能承载的人类最大负荷量”。90年代初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Wackernagel提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的概念,使承载力的研究从生态系统中的单一要素转向整个生态系统[2-3]o与此同时国外对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也逐渐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定性转为定量,从单一要素转向多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态承载力的概念也日趋完善。我国在总结吸收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

7、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任美铐先生是我国最早注意到承载力研究重要性的学者。在40年代末任美铐先生通过对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分布的地理研究,首先计算了以农业生产力为基础的土地承载力。1986年中科院综考会等多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是我国迄今为止进行得最全面的土地承载力方面的研究[4]。随着研究的深入,80年代末,我国承载力研究大多不再局限于某一种资源,而是更强调综合性,如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地理环境人口承载潜力、生存空间的人口承载力、区域承载力等。近年来,关于生态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的研究日益兴旺,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主要研究

8、者为王家骥和高吉喜[5-6],主要成果为黑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承载力概念的演化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