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

ID:46889790

大小: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_第1页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_第2页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_第3页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_第4页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玉峰百年昆曲研究之检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九十年来中国昆曲研究述评摘要:自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国内昆曲活动和研究稍有重新振作的气象。昆曲研究若自民初算起,至今恰有九十年。九十年来的中国昆曲历经沧桑之变,昆曲研究也几经起落。九十年来昆曲研究的成绩和问题都值得今日的人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反思,进而期望于继往开来。本文主要依寻历史的发展脉络,借助相关文献,客观地呈现九十年来昆曲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实绩,也尝试反思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关键词:中国昆曲昆剧戏剧学词曲学学术史事物的盛衰兴废每每与其本身价值的被体认恰成反照,中国昆曲,当其盛行的十六、十七世纪,世

2、间珍视者并不为多。自十八世纪屮叶以后,昆曲可以说一直在走着渐趋衰微的道路,至辛亥革命前后,可谓衰落到极点。而恰成反照的是,民国吋期,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昆曲乃属“国粹”,“国剧”、“国乐”也一时成为昆曲的代称,昆曲研究成为专门之学也恰发生在此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2001年5月18H,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认定的十九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中国昆曲名列榜首。自辛亥革命至昆曲成为人类文化遗产,恰是九十年,九十年来的昆1111历经沧桑之变,昆曲研究也儿经起落,九十年来昆曲研究的成绩和问题都值得今H的人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反思。有鉴于此,本文拟依据相关文献,客观地呈现

3、九十年來昆曲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实绩,也尝试反思其中一些问题和不足。疏陋之处,祈请达者匡补。为陈述之便,木文将20世纪的昆曲研究人致分为三个阶段:自1912年至1937年口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为第一阶段,自1937年至1966年“文革”开始为第二阶段,自1976“文革”结束至今为第三阶段。民国以后,昆曲研究渐成专门Z学,此风的形成有赖丁•多方甸的因素。从人事的角度看,“伶界大王”梅兰芳是颇足瞩廿的人物。1915年、1916年,在齐如山等人的鼓动下,梅兰芳先后在北京排演了十余出昆曲戏,在北京知识阶层引起很大振动,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常常前往观看。口梅兰芳有意提倡昆曲Z后,北京的

4、昆曲演出稍显振作。因为梅的昆曲受欢迎,1918年前后,河北昆弋班的老艺人先后被邀请到北京组班。陈荣会、王益友、侯益隆、陶显庭、郝振棊、韩世昌、白云生等组织的荣庆社在天乐茶园演出,常卖满堂。1928年,韩世昌受邀率昆班赴日演出,获得极人成功,韩木人获得“昆曲人王”的称号,一时梅、韩并称。ft1936年6月起,以韩I比昌、白云生为首的祥庆社,先后在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六省巡回演出一年余,影响很人,因“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巡回演出才受重创。在南方,昆曲在普通百姓中仍有相当大的余威,以处唱为主要演出形式的''堂名”,在江浙地区仍非常普遍,但因为徽班以及继Z而

5、起的京班的冲击,职业昆班的演出H渐艰难。在昆曲的大本营苏州,著名的文武全福班和昆弋鸿福班相继报散后,苏、沪的儿位曲家深感昆曲之衰落,于1921年筹资创办昆剧传习所,三年后出科的传字辈艺人,先后以“新乐府”、“仙霓社”为名坚持在沪、苏等地演出,深得观众好评。“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之后,传字辈艺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演出,苦苦支撑到1941年,最终不得不各自逃散。从总体来看,民国以后至抗战爆发前的昆剧演出,可谓多灾多难、苟延残喘,但以昆剧在京沪等大城市的上演为契机,昆曲在各大城市的传习渐成风气,特别在社会上层和知识界深得青睐,这真是出人意外。民国后,与梅兰芳、

6、韩世昌以及传字辈演员的演出相呼应,在文化积累较厚的大、中城市,各地昆曲社的成立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二三十年代,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南京、扬州等文化名城,每一城市都有几家、其至十余家业余昆曲社。据吴新雷《昆剧人辞典》、洪惟助《昆111T辞典》对近代111J社的苦录,民国以来各地先后成立的曲社有二百多个,而其中半数以上的曲社都成立和活跃于二三十年代,各曲社均不乏社会名流的参与,如“民国四公子”中有三位(张伯驹、袁寒云、溥侗)都雅好昆曲,这些达者闻人的参与无疑有助于扩大昆曲的社会影响。从另一方而看,辛亥革命厉,随着新文化观念的渐入人心,使得1900年前厉出生的新一

7、代知识分子对昆曲的喜好不必遮遮掩掩;二十年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当时的文化精英们对“国粹”昆曲的提倡不遗余力,更兼足曲口身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故民国以來,作为“雅部”的昆曲在学者文人小很有市场,史学家如钱穆、谢国桢、顾颉刚、范文澜、谭其釀,语言学家如赵元任、罗常培、刘半农、吕叔湘、唐兰、李方桂、王力、周有光、朱徳熙等,文史学家如郑振铎、俞平伯、浦江清、陆侃如、游国恩、姜亮夫、陈中凡、郭绍虞、顾随、沈从文等,皆雅好昆曲,借淸歌曼唱,陶情养性。在这样的风尚之下,其中有专门学者从事昆曲研究就非常口然To近代昆曲的社会性演出以及各地曲社的组织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