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86403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高二政治必修四(基础)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届高二政治(必修4.1)第一单元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哲学是的统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具体科学区别含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口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某一领域的规律联系%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押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1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2、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两个方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O①一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二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注:在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以外,述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独立的哲学派别。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认为,O(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0判断:①古
3、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把物质等同于“原子”。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1主观唯心主义(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1客观唯心主义(如:理牛万物、上帝鬼神等观念)第二单元唯物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o(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o判断:①意识依赖丁物质,但物质是不依赖丁•意识。②物质和意识相
4、互依赖,不可分离2.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冇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卅:界是物质的卅: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O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o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O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
5、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來说,它又冇静止的一面,静止是运动的_种特殊状态,是0(2)物质世界是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1)所谓规律,就是联系。(2)规律具有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具有性。白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是有规律的。①“发展规律,创造规律,消灭规律,改变规律,改革规律,突破规律,更改规律,发明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是错误的。“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遵循
6、规律,发现规律”是正确的。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1规律是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O%1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O3.意识的本质和作用(_)本质:从起源看,意识是:,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在人脑屮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课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是的主观映彖。从意识的生理基不出看,意识7EO(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o①意识活动具有性。②意识活动具有性。(2)人能够能动地。%1意识对改造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有调节和
7、控制作用。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略)4.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1%1%1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O(2)真理授基本的属性是:(3)真理都是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4)真理都是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
8、开拓创新,在实践小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⑴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⑶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6)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o2.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0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一)原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