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60456
大小:9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8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项目申请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项目编号学科分类号(二级)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项目申请书项冃名称项目类型申请金额项目类别申请者所在学院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指导教师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填表说明一、填写《中请书》前,请先查阅《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管理办法》和相关通知。二、屮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并要求用打卬。对于填写不合要求、内容含糊不清、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三、项口类型:选填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四、项目类别:选填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五、“项目性质”和“项目来源”栏需在选项前方的括号内填入相应代码。六、封面的项目编号由教务
2、处统一编写。七、打印格式:(-)纸张为A4大小,双面打印;(-)文中小标题:五号、黑休;(三)栏内正文:五号、宋体。八、上报《屮请书》一式二份(至少含一份原件)。屮请项目获准后,《屮请书》由学校签署意见并保存一•份,另一•份返回学院存档。基本信息1.项目情况项口名称项目性质()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项H来源()1自主立题2教师指导选题起止时间自年月至年月2.申请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院专业学号项目研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联系电话个人简介(学习、研究经丿力)学习成绩及奖罚情况发表论文情况3.项目组成员情况序号姓名学号所学专业在项目
3、中的分工签名一、研究目的(研究主攻方向、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用一、两句话简洁明确说明。)两轮自平衡小车智能控制研究。二、立项依据(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学术思想,立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和出处。)环保流行于当下,自平衡车巧妙地利用地心引力使其自身保持平衡,并使得重力本身成为运动动能的提供者,载重越大,行驶动能也就越大,具有环保的特点。驾驶者不必担心掌握平衡,车体自身的平衡稳定性,使得原本由于平衡能力障碍而无法骑自行车的人群也同样可以驾驭。车身小巧,转弯灵活,可以在狭窄、大转角
4、的工作场合作业。自平衡车的种种优点使其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环保、安全、舒适、小巧灵活的绿色交通工具,是未来汽车和自行车的替代品,其市场的广阔性与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在研究自平衡车领域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平。国内的一些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对其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美国Lego公司SteveHassenplug设计了两轮口平衡传感式机器人Legwayo实现了电机差动驱动方式,遥控操作,可以向前,向后和转弯时保持平衡,可以实现U型冋转和零半径转弯。Legway是第一个自平衡机器人。采用了模块化的
5、结构设计,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日本村田制作所的科学家研发了骑独轮车的机器人“村田顽童”和“村田婉童”。保持左右平衡通过转动机器人体内配备的惯性轮来实现。瑞士联邦工学院的工业电子实验室为模拟人类行走设计并制造了一个基于倒立摆理论的两轮小车,该小车使用DSP控制,车架上方附有重物模拟实际车中的驾驶员,该小车使用陀螺仪和电机编码器得到的信息来稳定系统。在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的HITBot两轮自平衡小车,采用Accodometry方法,通过融合码盘和加速度级数据对位置进行估计,有效解决了两轮口平衡小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打滑、越障、碰
6、撞等异常事件而导致的位置估计失败的问题,解决了非系统测程法误差对机器人位置估计的影响,降低了加速度级固有漂移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两轮自平衡车的定位精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设计的两轮自平衡小车Opyanbot,应用最优控制与两轮差动等控制方法设计了控制器,提出了针对两轮口平衡机器人平衡和行进的新策略。为了提高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控制效果,利用基于DSP数字电路的全数字智能伺服驱动单元IPM100分别精确控制左右轮电机,并利用上位机实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状态,提高了控制精度、可靠度和集成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冃前,国内外现有的两轮
7、口平衡机器人一般都是以倒立摆的结构模型为基础,根据机器人质心位置是否可变,分为定质心和变质心两大类。目前的研究热点是质心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研究。对于两轮自平衡机器人位置与姿态信息的获取,一般选择陀螺仪、加速器计倾角传感器、测距仪等传感器,通过数据融合得到其位姿态信息。软件是控制系统的灵魂,良好的控制算法是系统性能的保障。两轮自平衡机器人本质上上具有强非线性的倒立摆系统,当前多采用极点配置法来进行平衡控制,例如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也采用模糊控制。但是实验证明对于两轮自平衡小车而言模糊控制的变现更为优异。这两种控制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
8、的两轮自平衡小车的控制算法。[1]王效杰.基于变结构控制的两轮B平衡小车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10(13):23-26.[2]冯智勇,曾瀚,张力等.基于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信号融合的姿态角度测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4):12-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