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56567
大小:188.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28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上篇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的几个问题◎下篇构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框架内部资料注意保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潘博2012年11月15口目录上篇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的几个问题一、关于经济责任概念的理解二、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审计评价关系的理解三、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理解四、经济责任界定的三原则和基本要求五、直接责任的界定六、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界定下篇构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框架一、构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框架的原则二、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及其任期内的主耍变化三、企业重人经营决策和重大财务违法违规情况四、企业
2、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情况五、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监管政策措施的情况(政策评价)六、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项目的实施及其绩效情况七、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对所属机构的管控情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2010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根据两办规定和近年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來看,对于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评价,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所在地区、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最为关注的审计结果之一,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审计事项之一。因此审计机关需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科学地
3、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以维护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这种认识为基点,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包括相应的金融企业,下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的概念、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关系、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经济责任界定、构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框架等儿个问题。上篇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的几个问题一、关于经济责任概念的理解讨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首先应当清楚何为“经济责任”,其概念是什么,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有何差别、如何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评价各口的经济责任。经过多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和
4、相关问题的研究讨论,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主要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组成部门,党的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政府的审计、人力资源、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此已达成共识,并将共识集中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中。2006年2月修订的审计法,第一次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其第二十五条规定:“经济责任”是对于审计监督对象(地区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简单來说,审计法所规定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主要是“财政财务收支责任的履行情况雹两办规定第四条规定: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
5、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木地区、本部门(系统)、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两办规定延续了审计法的规定,再次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就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所担负的职责义务。审计法第二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或者国有资木占控股、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两相对比来看,两办规定和审计法规定的表述内容是相同的,经济责任也相同。两办规定第十七条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有三个方面:①本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②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③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
6、督职责的情况。这三方面概括起來,主要的经济责任还是企业的财务收支,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那么企业及其主要领导对于财务收支负有哪些“职责义务"呢?1999年10月全国人人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五条、第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法第三章专门设立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关于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
7、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关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①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损益;②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③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④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⑤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