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

ID:46846686

大小:5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8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_第1页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_第2页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_第3页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_第4页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职工有效激励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惠安开成职校王灿彬(2014年9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研究表明:在没有激励措施下,下属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4倍。口本丰田公司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建议,结果仅1983年一年,员工提了165万条建议,平均每人31条,它为公司带來900亿FI元利润,相当于当年总利润的18%o由于激励的效果明显,所以各种组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些专家学者就开始

2、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之中探索激励的无穷潜力。国外对于激励理论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激励理论。-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俗称“内容型激励理论二如奠瑞的人类人格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徳佛的“生存-关系-成长(ERG)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一保健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它也被称作是“行为型激励理论二如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

3、理论、波特——劳勒模型等。在国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由以前只注重简单的劳资行政管理开始转到复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而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EI益凸显。我国的学者运用西方的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了一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对激励对象的研究,如着重于对职工需求的研究、丁作积极性的调动和员工激励的研究(俞文钊《员工需耍自我评价调查表》,韩大勇、顾建平、林彬等都对知识型员工员工的激励进行了研究,苏伟伦通过对企业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8类激励员工的方法,王志兵提出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实行完善的沟通体

4、系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等);着重于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的研究(张冬梅对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木与激励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吴敬琏、银路和赵振元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激励进行了研究等)。相比较而言,国外特别是美国在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全面并且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而言,中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并R只是就事论事,各成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显得杂乱无章。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属于t己的理论。综观国内外,对学校教职工激励策略的研究也

5、比较零散,专著较少。目前较有影响的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育领导学教授托德•威特克尔(曾任八年中学校长)所著的《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一书。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诸多校长对教师的领导和管理方法。目的是帮助建立一支积极高效、乐观向上的教师团队。其中诸多调动和激励教师的策略简单、可行,可以应用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如:如果教师对薪水不满,怎么办?怎样留住你的“明星教师”,对付难缠的“刺头"教师?如何摆脱繁琐杂乱的行政事务,走进课堂一线?开会,真的有那么难吗?监督、评佔……,这些能提高士气吗?如何获得教师的绝对支持?

6、校长如何才能成为学校的教学领导者?……该书提供的调动和激励教师的策略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学校管理不会没有激励,但靠物质来激励教职工往往力度有限,靠精神激励又往往难以把握。激励要有效果,否则会失去意义。本研究旨在着眼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对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形成有效激励教职丁的策略。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从理论上讲,所谓需要,在心理学中指的是心理的个体由于口身有愿未遂所导致的不平衡的紧张状态。当心理的个体有了某种需要时,个体总是试图维持自身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消除紧张状态或者尽可能将紧张状态降低到比较能够忍受的水平

7、。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而人的动机又是由于某种欲求或需要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就是说,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如果需要不迫切,则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动以满足这个需要。第二,需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它既包括物质的刺激也包括社会性的刺激。有了客观的诱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满足某种需要;相反,就无

8、法转化为动机。人的行为动力是由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共同制约决定的。按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欲求或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吋,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它驱使人选择目标,并进行实现目标的活动,以满足需要。需要满足后,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起新的行为,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从实践上讲,学校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