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

ID:46846275

大小:8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8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_第1页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_第2页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_第3页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_第4页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從生命「覺」義、淺論儒佛會通〉—開顯生命價値的儒佛「覺」義劉易齋元智人學暨萬能技術學院副教授、刖言隨著生物科技的鼓課喧騰'人類文明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初,頗有生命價値器物化的發展趨勢,「複製人」一辭的錯用,將「人」的精神質素做了刻意輕忽的誤導,似乎,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人與無限對話的反省、思維、覺受空間'於一瞬間全都陪葬在人格物種化的唯物黑洞裏,屬於精神文明的道路'-夕之內被預設結論的無神論者宣判了死刑。其實'偏執唯物器識的基因工程信仰者,乃至自我設限於唯物知架內的媒體工作者,並非全係冥頑不靈的人物,彼等偏執之所由,若非資訊蒐證不完整、心

2、智視野太短淺、生命體察器量化,即是資訊環境污染太嚴重,竟至向人類共有的智慧典籍稍作窺探的工夫也一毫未曾沾得。這就是近現代自詡爲文明人的一大通病,窮忙(心肓)一生,妄把截流的「科技」偏知,視作「科學」之全知,其本身的知識和經驗既乏「科學」嚴謹之實證,而對於生命整體(身、心、靈三位一體)的探源與省察覺照,又乏親身體驗的工夫,因此,在人生的「覺」受,感知層面上,是繳了白卷。本文鑑於現代人的靈性遭受感官刺激效應的長期蒙蔽,於處處有珠磯、時時有襌機的人世間徒然縱慾,入得寶山空手回,耗散了寶貴光陰,蹭蹋了精神文明資糧,未學乃思量從儒家與佛家相濡互匯的

3、思想「覺」義中,勾勒出超越感官器物的生命槪貌,藉由生命的緣起、生命的義諦、生命的超越以及生命的實踐等多重層面的探討,能夠稍微觸及生物科技(被誤稱爲「生命科學」)好鷲者,還未覺察的生命領域,並且分別從理論之系統解析,儒、佛兩家思想之精粹「覺」義中,撥開人性超昇的曙光,讓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生命進路,充滿了心物兼赅'體用一如的完善風貌。儒佛二家的生命緣起觀針對人類從十七世紀逐步工業化和器物化以來,受限於以物質感官約制所知的範圍而無從瞭解的生命另一重領域:精神界文明,吾人得以從儒家與佛家所涉及的「生命緣起」之知,來觸探人生於「覺」省的部份'進而發現

4、生命內在的真相。(一)儒家的生命迴向觀就人性基本質素之本「覺」意涵觀之,儒家是說明宇宙與人生各種道理的哲學,同時具備深刻的宗教功能。從宗教的角度來看,若論儒家的原本面貌是什麼?則可以提出以下四個要點:尊禮儀、重祭祀,務實踐、求根本關懷。儒家推尊禮儀,一方面得自孔子不忍阈人陷於禮壞樂崩之困境,同時更要爲禮儀找出人性的內在依據。此外,禮儀更進一步連繫人與其他層次的存有者,如祖先、鬼神、天地山丿11等(註1)的關係。以此推衍,儒家的思想與行爲活動價値,均在在顯示,透過禮儀、祭祀等形式,人們獲得了生命自我迴向的空間,這種含攝了「覺」的質素的價値觀

5、兼赅了人與宗教對話的內容,也勾勒出人性追求不朽的意涵。追求「不朽」不僅止於肉體消亡的跨越,他應當還包括了宗教性的「虔敬」態度,唯能籍此「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註2)的意念,人才能透過祭禮的迴向找回生命的原點。孔子說:「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规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拚如此夫」(註3)。孔子這一段話,可以充分反映儒家確認生命的來處與人生的完整性,不是以感官之知所能盡赅。由尊禮儀、重祭祀的生命迴向中,儒家雖然鮮少觸

6、及生命來處的議題,卻將此一範疇的哲思,落實在現實人生的常道裡。將人們天生的靈明覺性重覆地中述闡揚,例如其一、〈大學〉•「釋明明德」篇,「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誤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註4)。其二、〈大學〉・「釋格物致知」篇'「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

7、,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註5)。註1:傅佩榮,<儒家與現代人生〉,初版,台北:業強出版社,1989年6月J頁23-24°註2:〈論語〉(八俏)第三。註3:〈中庸〉第十六章。註4:<大學〉傳十章•傳一(釋明明德)。註5:<大學〉傳十章•傳五(釋格物致知)。關於生命內核、生命緣起的探討,儒家沒有直接論證的符號,惟從「命」、「心」、「性」、「仁」、「知」、「天」、「天命」、「理」、「道」、「明德」、,等字義中,依照宣教的對象及宣教的時空環境來表達。就此一生命本體所趣向的「知」,我阈近代大儒熊十力有很深刻的陳述,他

8、說:「以其無聲無臭,沖寂之至,則名爲天。以其流行不息,則名爲命。以其爲萬物所由之而成,則名爲道。以其爲吾人所生之理,則名爲性。以其主乎吾身,則謂之心。以其秩然備諸眾理,則名爲理。以其生生不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