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ID:468447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6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铭鑫实业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一、背景:国美冲突事件下,凸显对企业治理机制的问题近期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国美冲突事件,随着9月28日国美临时股东大会的落幕,持续两个多月的黄陈之争算是告一段落。黄光裕陈晓对国美管理权的争夺,实质上反映的是中国民营老板的家族经营管理理念与现代股份公司的公司治理理念在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冲突和较量,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向现代企业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黄光裕无疑是中国民营老板的典型代表,尽管国美在香港上市多年了,他从股市上获得大量资金推动了国美的大发展,自己也从股市上

2、套现了160多亿港元,但他在从上市中获得巨大好处的同时,在思想管理上并没有“上市”,而仍然把国美当成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家族企业,所以坐牢了也不愿意放弃对企业经营的控制权,从而导致了其旧部的集体反叛,引发了与以陈晓为首的国美董事会的激烈冲突。而以陈晓为首的国美职业经理团队,则在直觉不自觉地担当了企业管理革命者的角色,推动国美真正向现代企业过度。从现代公司管理的思想和法理上来看,国美事件主要反映的是对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解上的巨大分歧。二、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现状目前,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在家族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

3、重要,企业管理机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回顾了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走过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公司治理”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问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威廉姆森曾于1975提出过“治理结构”(ovemancestructure)的概念,这与公司治理的概念己相当接近Phliph和SyevenL:Wartick在1988年发表的《公司治理一文献回顾》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相关利益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1

4、)谁从公司决策和高级管理层的行动中受益;(2)谁应该从公司决策和高级管理层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问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产生了。哈特认为,在以下两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将产生问题;第一,组织成员之问存在着代理问题,或者说是利益冲突;第二,存在着交易成本,从而代理问题小能通过一个完全合同来解决。也就是说,存在代理问题和小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就将产生。公司治理可以当作是对初始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问题作决定的一种机制。对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论认识始于S

5、hleiferandVishny发表于1989年的经典论文。对于分散的股东而言,寻求对经理人监督效率的改善是一项“公共品”。当公司相当数量的股份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且控制权带来的收益足以覆盖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时,大股东将有激励监督经理人。他们或者通过拥有的投票权迫使经理人按照其利益行事,或者通过委托投票权之争和发起接管而将经理人驱逐。因而,大股东的存在成为监督经理人时股东之间相互“搭便车”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董事会由于把提供资本的股东和使用这些资本创造价值的经理人联结起来,而被一些公司治理文献认为是市场经济中公

6、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代表股东招聘或解雇公司的高层经理,制定高层经理的薪酬计划,以及在必要时向经理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各国逐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董事会组织模式,从以德国为代表的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双层组织模式,到以日本为代表的内部人主导的董事会模式,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内部和外部董事混合的董事会模式。然而,董事会在控制经理人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低效率,长期以来受到理论界的批评。当股东仅仅拥有对经理人所推荐的董事候选人投票表决的权利时,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由经理人推荐产生的董事会会反过来对经理人实行有效的监督

7、。Jensen在1993年美国金融年会的主席演讲中指出,当不存在产品、要素、资本市场以及接管的威胁时,建立在内部控制机制基础上的大型公司在组织重构和战略调整上表现出的缓慢和迟钝是内部控制机制失败的明证。1.在公司治理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法律问题,甚至是资本社会化后,减少经理人对投资者“剥削”的政治问题。ShleiferandVishny(1997)认为,公司治理文献通常把外部融资理解为企业作为法人与资金提供者的合约。资金的提供者以牺牲资金的使用权(实际控制权)为代价,获得对资金的剩余控制权力。对合约当事人

8、权益的规定、解释和实施显然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其后LaPort,LopezdeSilanes,Shleifer,andWishny(1998,2000)的经验研究发现,各国在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和分红政策上的差异与投资者在法律上所受到的保护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在实施普通法的国家里,公司治理的水平通常都比较高,小股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