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40990
大小:8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阳明心学兴盛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阳明心学兴盛原内探析作者:陈寒鸣转贴自:心学联合论坛[内容摘要]一种新的思想潮流的产生与发展,有多种原因。阳明心学自亦不能例外。其兴盛于中晚明,既合乎儒家思想传统自身发展之轨迹,乂是当时社会危机的反映,同时也适应了处于危艰政治生存环境中士人群体的心态。[关键词]明代中后叶;阳明心学;儒家学术;社会危机;士人心态明代中后叶,阳明心学兴起,并成为整个中晚明影响十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思潮。这无疑是屮国思想史上的一件人事。阳明心学所以兴起并蔚然成潮,固然是儒家学说思想逻辑发展的结果,但更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先就前者言之,南宋朱熹以“天理”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I•分秸致的理学思想体系。他讲求“格物
2、致知”、泛观博览,虽育益于知识累积,却亦难免过重读书考索之弊,诚如章学诚所说:“朱子求一贯于多学而识、寓约礼于博文,其事繁而密,其功实而难。”(1)与之并时的陆九渊已斥其“支离”。陆氏为学主张“尊徳性”、“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直指人心,以求顿悟,对纠正朱学之弊自有裨益,故山宋而至元,“和会朱陆”乃成潜生暗长的思潮。元明之际为者多受之影响,故而洪武V术颇显生动活泼气象。但永乐独尊程朱,诏颁《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人全》,将朱学著为功令,遂使读书求仕之人不得不拜倒在朱熹脚下:“世Z治举业者,以《四书》为先务,视六经为可缓,以言《诗》,非朱子Z传义弗敢道也;以言《礼》,非
3、朱子Z《家礼》弗敢行也。推而言Z,《尚书》、《春秋》非朱子所授,则朱子所与也。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2)迨至明代中叶,凡有不合于朱学之言者尽遭申斥。如据《明世宗实录》卷九十九记,太仆寺亟陈云章进奏所著《书传疏》六秩、《人学疑》一秩、《屮庸疑》一秩、《夜思录》一秩,嘉靖帝览之怒曰:“《人学》、《屮庸》经传,先儒俱有言论。我祖宗已表章颁示夭下,迩时造邪说者乂有旨禁约。云章辄敢剽窃谬言,淆乱经传,何狂诞若此!所进《书传疏》,礼部姑收看;《大学》、《中庸》疑,《夜思录》,即毁之。有踵此者,罪毋赦。”朱学既成为神圣不可改易的官学,学者也就只能奉程朱为极致,谨守朱学矩镀,极尽推崇而不敢稍有
4、逾越,如薛瑣谓:“《四书集注》、《章句》、《或问》,皆朱子萃群贤之言议,而折衷以义理之权衡,至广至人,至粘至密,发挥先圣贤之心,殆无余蕴,学者但当依朱子,精思熟读,循序渐进。”(3)在朱学独尊的情况下,认为道理已被朱熹说尽实是一种流行观念。这种独断观念表明朱学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更新的张力,故而欲求倫学发展使需另辟新路。陈献章(1428■•…1500年)早年锐意科举,后绝意仕宦而迫求学术,并将“作圣”当作为学的根本目的。他针对朱学的“穷理”,针对汉、唐以来的训诂、辞章、科举之文而提出圣学在于“人心”,“圣朝仿古设学立师以教天下,师者传此也,学者学此也”(4)。他乂慨叹世Z学者蒙昧而不知
5、觉悟,“眼前朋友可以论学者儿人,其失在于不白觉耳”(5),谶倡“贵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Z几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6)他所称引的这位“前辈”止是陆九渊,陆氏曾告诚弟子“为学贵知疑,疑则有进”(7),“小疑则小进,大疑则人进”(8)。陈献章一反崇朱的时论,认为濂、洛的学脉是“主静”、“主一”,继承这个学统的是陆九渊而非朱熹:“周子《太极图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问者曰:圣可学欤?曰:可。孰为要?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二程之得于周子也,朱子不言有象山也。此予之狂言也。”(9)自谓“壮言”,这是陈献章在朱学独尊的情况下使用的遁辞,其实正
6、表明其思想已背离朱学领域而进入陆学藩篱。与陈献章大体同时的朱学家程敏政亦在朱学极盛时代,感觉到了时弊,深忧“近壯学者类未探朱子之学及其所学肯緊所在,口涌手录,铝研训释,只徒曰我学朱子云尔”(10)。他与那些拘守门户的朱学学者不同,能以超越心态看待朱、陆两家之学,提出朱、陆“早异晚同”论,指出:宇宙之间,道一而己。道之大原出于天,其在人则为性而具于心。心岂有二哉?惟其蔽于形气之私,而后有性而非其性者,故圣门之教在于复性。复性Z木则不过收其放心焉耳。颜Z四勿,曾Z三省,与子思Z尊德性、道问学,孟子Z先立乎大者而小者不能夺,其言凿乎如出一口,诚以心不在焉,则无以为穷理之地,而望其尽性以至于
7、命哉!屮古以来,去圣益远。老、佛兴,而以忘言绝物为高;训诂行,而以讲析偏缀为工;词章胜,而以哗壯取宠为得:山是心学晦而不明,几焉不行。虽以董、韩大儒尚敞于此,而亦何觊其他哉?子周子生于T载之下,始阐心性之微旨,推体川之极功,上续孟氏之正传,而程子实亲承之,其言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此言之切要,意之诚恳,所望何学者何如?而卒未有嗣其统者。于是朱、陆两先生出于络学销蚀之后,并以其说讲授于江之东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