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40635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选修课论文论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修课论文论语选修课论文论语范文一浅谈儒家《论语》论语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炎黄子孙应该静静品读的一部经典,似小树成长之甘露,如斩断赘枝之利斧,犹去虫治病之良药。《论语》一书从各方面、多种不同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法,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假如我们掌握了《论语》中的智慧,在加以实践,即便不能有像赵普(北宋初年的宰相)那般”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成就,但要达到”修身'啲这个境界还是不难的。有个比喻很妙,说佛家像百货店,里面有百货杂陈,样样俱全;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
2、,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思想则像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來高举的是''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因为要打倒孔家店,一方面当时的革命活动得以大力推进,而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根基却受到了冲击。民以食为天,粮食店没有了,这不乱套才怪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三家店均备受摧残。看看今天的社会怪相:医院把病人整穷,股市把股民整疯,网络把后代整蒙,教育把学生整庸,昏官把百姓整聋,庸政把财政整空,金钱把关系整松,女人把男人整腥……如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道德己经乱了,不仁不义的现象多如河沙,倘若我们的学校从小就以儒家的”仁义”
3、施Z教育,我想现在的情形会好很多,人们不致于―切向钱看,,也不致于看到摔倒在路上的老人家仍犹豫不决、唯恐避之。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是"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儒家文化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大加批斗,真是愚痴人!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无非是''孝''是"德”,都是比较单一简单的,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为屮心,并且能一贯执行;而现在,说实话,政府的治国指导思想还是很复杂的,基本上是一代领导人就产生一个理念,这样一来其理念很难得到长久的贯彻,且不深入人心。打个比方,就像中国56个民族,古代是将其统一为”中华民族",而现在却是将她们先后并排在
4、一起。下面就具体地来谈谈我对《论语》的感悟,儒家的大体思想是”仁爱”,《论语》基木上承载了它。子F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來,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字通,,悦,,,与”乐”一起都是表示积极、快乐的意思,《论语》一开篇就跟我们讲了快乐的事情,人生本来就该快乐,就该追求快乐,开心、伤心都是一生,那为何不去选择开心地活呢?当然,追求快乐的方式要正当,否则那就成了邪乐而非真正的快乐。学习并且经常去实践,即运用学到的知识,这是令人快乐的。譬如医生,他学习医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除了病人的苦痛,他内心难道不喜悦
5、吗?学习、实践,这是教育应有的过程,而现今却是''学而吋考之”,考试成了头等大事,那结果自然是”不亦苦乎,'啦。”有朋自远方來”,这怎么也成了件”不亦乐乎”的事了呢厂朋”在此可不是现在意义上称兄道弟的人,志同道合才称得上朋友,想想一个小偷跟一个警察怎么可以叫朋友呢?现代人,进进出出自己生命的人很多,但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留下脚印。自古以来便是知己难求,更何况他还不辞辛苦,从远方来,如此的诚意,心里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厂君子的举止体现是很多方面的,人家对自己不了解、谩骂、诬陷,怎么办?孔子告诉我们,莫生气,淡定是君子风
6、度。昔,日寒山问拾得口:世I、可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此句我以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知”通”智”,即对于别人的愚昧无知,我们也不要生气,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也是君子的风度,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嘛!愚者无知,容易犯错误,我们更应该去教导他,完全没有生气的必要嘛。《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并没有叙述对话的背景,况且年代距离我们很久,更可悲地是中国推行白话文运动相当久了,而《论语》是文言文
7、,故现代人要理解它正确的本意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论语》所承载的仁爱、大义的思想还是不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简单的言辞是可以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的。《论语》,华夏民族、屮华文化的一块坚固的基石,它支撐了神州大地两千多年,它的光芒还要辐射到世界各洲!《论语》,亦像是山涧泉水,澄澈纯洁,饮之甘饴,身心清爽。让我们放下虚妄的匆忙,选择一个鸡鸣的早晨,迎着晨曦,在竹林的石桌上,泡一杯清茶,品读这智慧的《论语》吧!范文二对于《论语》最开始接触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初屮学习的《论语》十则,而最有感触地就是其中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覽这句话
8、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生气懊恼。我以前同样也听到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自己不知道但不因此而不高兴。这两种说法其实都非常有道理。相比而言,我觉得前一种理解的层次更高。涉世越深,接触的人或事越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