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8477
大小:7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8
《青年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年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各个年龄阶段都是很普遍的。在幼儿园里,幼儿爱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教师为之发愁。有的担心孩子思想品德出现问题;有的认为孩子“小题大做”、“无事生非”,这两种认识都过于片面。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有积极的表现,反映在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初期阶段的一种再现,也是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和分辨是非的过程。青年教师刚踏入教学岗位不久,缺乏经验,对幼儿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在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时,经常表现出不知所措。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幼儿告状
2、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告状幼儿的心理是怎样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于是,我尝试开展了《青年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的相关研究课题。二、研究目标1、结合日常案例,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归类,并尝试分析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2、寻找青年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告状案例,尝试根据幼儿的心理、告状动机等因素对其进行分类。2、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寻找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功案例和有效做法,进一步寻找青年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策略。(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一一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
3、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2、访谈法通过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沟通,了解青年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时,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3、案例分析法一一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教师的应对方法等,探讨更有效的策略达到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四、具体研究成果(一)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1、求助型告状故事1:“老师,思怡抓我头发”今天婷婷扎了一个新的蝴蝶结,很漂亮,午睡的时间到了,婷婷没有解开蝴蝶结,带上床睡觉了。隔壁床的思怡看到了就不时地用手去摸。婷婷几次都推开了她的手,但是思怡还是不停地把手伸过去。婷婷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阻止思怡的这个行为,于是他们开始了互
4、相告状:“老师,思怡抓我头发!”婷婷大声地喊。当时卧室里已经很安静了,教师正在拉窗帘,听到婷婷的喊声,她转过身,先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而后朝婷婷这边走过来,压低声音说:“要睡觉了,怎么还有声音呢?”、婷婷也将声音压低,指着可怡说:“她抓我头发。”思怡咬着手指头看着老师,露出胆怯的神色。老师蹲下来把思怡的手指从嘴巴里拉出来,一边帮他盖上被子,一边说:“快点睡觉!有的小朋友都睡着了,老师最喜欢他们。”思怡连忙闭上眼睛。老师又帮婷婷盖好被子,说:“你也快点睡觉吧!”而后轻轻地离开。原因分析:老师先是作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影响别的孩子入睡,而后是转向思怡,间接地、策
5、快的孩子)阻止她对婷婷的侵扰;最后是再次对婷婷作了一下安抚:“你也快点睡吧!”三个行为解决了婷婷与思怡之间的矛盾,婷婷达到了告状的目的。这个案例可以称做为求助型告状,即当幼儿处于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受到同伴威胁的情景下而发生的旨在摆脱困境的告状行为。婷婷作为互动的发起者向老师发出了第一个求助行为,这一行为得到了老师及时的帮助。幼儿的防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很明智地意识到,只有教师才是唯一能保护自己的人,只有教师及时帮助幼儿处理所面临的困境,他们的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得解决,所以幼儿选择以告状的形式来寻求帮助。幼儿之所以频频“告
6、状”正是出于幼儿下意识防御外界伤害、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2、表现型告状故事:爱告状的强强强强是个性情活泼的孩子,但总爱惹恼别的小朋友。自从老师和他谈话后,表现好了,还得了一朵小红花。可他最近又开始爱告状了:“老师,靖靖抢小菊的玩具。”;“老师,周魁捏小华的鼻子,把小华捏哭了。”;“老师,王莹上课时乱说话”……强强如此告状,实际上是想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提醒老师知道:"我”没有抢别人的玩具,“我”没有再惹别的朋友;"我”上课时没有乱说话……希望再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继续获得小红花。原因分析:此案例中,幼儿为了让老师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强强的一系列告状都是为了引起老
7、师对他的关注。希望借告状的这个行为,让老师在批评别的幼儿之后关注到他的好的行为,从而表现自己,达到让老师表扬自己的结果。在幼儿园,常规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中。尽管教师对''规则”一再重申,但幼儿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鲜活”的“告状”事件本身,或亲眼目睹别人的“告状”行为,才能对“规则”及如何达到自身行为与“规则”的一致有深刻的自我体验。这种自我体验对幼儿适应社会、实现成功的社会化是非常必要的。3、试探型告状故事:“老师,伟伟在小房子旁边画上了小花和小鸡”在绘画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