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4431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通过学生探究性学习,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高效的教学策略创设高效课堂。【关键词】多向互动与动态生成对话教学反思性实践学生优势智能【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1-062-0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
2、某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一、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多向互动与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由于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因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自主、合作与探究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事实上,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各口孤立的学习方式。“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发现,分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与学如何“互动生成”。这里的互动,不只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対一”或“一对多”,也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这是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中节点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牛成者。师生在课堂教学
3、中的角色都处于多元变动之中。教学屮的“生成”,一是指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我们称其为“资源生成”;二是指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及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产生新的过程,称为“过程生成”。正是这种“多向互动”与“双重生成”,改变了课堂教学作为预设教案的执行过程,使“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呈现出“开放”和“弹性”,师生思维活跃,随时可能面临新的情况和意外挑战。正是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课堂生活得创生者,使课堂本身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模仿——独立——创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艺术不是…蹴而就的,它是不断提高的过
4、程。模仿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练就的起点;独立阶段是课堂教学艺术形成的关键阶段;创造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创造的重要时期;个性化阶段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H趋成熟的标志O在模仿阶段,教师若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立教学能力,在讲课中的教学行为过分依赖于教学方案,他们身上的从众,平庸举止随时可见,其教学水平可能会始终停留在消极模仿的阶段。在独立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发展到关键阶段。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觉意识与能力的增强,他们能够独立地设计教学和处理教学重点,恰当处理教学难点,追求教学活动的节奏感,有意识地揣摩语言艺术,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创造阶段,教师
5、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追求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在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节奏调控屮追求新颖性和独特性。与之同时,教师还能深入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形成口C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个性化阶段,教师开始刻意追求教学活动方案的最优化,有意突破自己的定见与教学惯例,在教学活动中注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三、理解、解释和体验的对话教学策略新教学观视角下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课程文本Z间的理解与对话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文本时当然的“资源”,对话将“教学三点”三个“顶点”要素以及重要的两条“边”一一“学生一文本”和“教师一学生”
6、连接起来,发生相互作用。这以教学策略强调师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体验,师生之间的合理交往以及师生的共同发展。对话教学的要素主要有:(1)目标。在教学目标上特别关注对话过程中即时性的体认,即感悟的目标。(2)场景。对话教学中的场景应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性,营造这一场景可从改革课堂常规,建立课堂礼仪切入。(3)问题。对话教学屮问题的确定可采取“师生协商”的策略,即先行预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合理统整、展示问题。(4)评价。对话教学的评价应是以生成师生双方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而“协同自评”恰恰是以缄默认识模式为基础,凸显参与者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
7、完善的一种评价模式,四、反思性实践的教学策略源于西方的反思想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性实践”及其构成因素——行动与反思。反思性教学理论确认学习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因而主张教与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是师生之间合作的,整体的,注重个性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实施需要具备如下条件:(1)教学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主体意识的确立;(2)对平等对话的主体性行为的理解和宽容;(3)教学主体具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4)对现代教育中工具理性的无限扩张所产生的对教育本质的危害和对人性的侵蚀有清醒的认识。[参考文献][1]陶•哈斯巴根等.《对创建“自主,合作,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