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要]日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CS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比较效果。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及炎性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
2、1(2010)03-44-0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血管内的炎症反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性指标。2006年7月〜2009年7月我们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患者并观察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变化,评估早期短疗程他汀类药物治疗对ACS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均为我室收治的ACS患者共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1〜79(60.3±7,9)岁。ACS诊断标准按ACC、AHA专家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前区疼痛,
3、并经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酶学检查、心电图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标准:急性感染者、4周内服用抗炎及降脂药物者、恶性肿瘤、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或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等。避免使用与他汀类药物有协同诱发疾病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红需素等。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肝素、0受体阻滞剂及ACEI等治疗,不使用其他调脂、消炎
4、、抗氧化夯物。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次20mg,每晚1次,疗程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抽取空腹静脉血,为避免批间误差和测量误差,冷冻保存,集中监测廿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此外定期4、8周末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及时发现夯物副作用。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各项指标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釆用两样木均数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5、1两组血脂及hs-CRP水平比较。见表1O2.2两组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出现肌痛,治疗组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消化道反应1例,均未影响继续服药。3讨论有临床研究报道,ACS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60%〜70%的ACS是由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冠状动脉血栓引起的,而炎症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破裂的重耍因素之一,已经得到公认。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硕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口,被认为是
6、ACS最强的炎性标记物,许多临床研究都证实CRP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较CRP检测的不敏感,hs-cRP在预测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冇着较高敏感性和精确性,冇报道hs-cRP超过10卩g/L时,预示冠脉事件的危险增加[1]。他汀类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多项研究证实其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还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血管壁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同时显著减少血栓形成,减少心房颤动并发症产生的脑卒中缺血事件等非调脂作用,及抗氧化等功能[2]。本资料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hs-CRP高于
7、正常组,经过8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的降低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此外他汀类可行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有报道[3]其早期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d的死亡、非致死性皿1、心绞痛发生率等复合终点事件,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参考文献][1]赵欣,边云飞,武卫东,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口和妊娠相关血浆蛋口-A水平的影
8、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2):86-89.[2]丁雪燕,罗助荣.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脑钠肽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1):37-39.[3]李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他汀治疗研究[J]・中原医刊,2007,34(18):14-15.(收稿日期:2009-10-30)附: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