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文赋》

陆机《文赋》

ID:46821440

大小:213.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28

陆机《文赋》_第1页
陆机《文赋》_第2页
陆机《文赋》_第3页
陆机《文赋》_第4页
陆机《文赋》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机《文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陆机《文赋》(一)陆机《文赋》概况1.《文赋》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论史上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它沿着《典论·论文》的方向,着重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后来两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就是沿着《文赋》的路子继续发展的。《文赋》用赋的形式,细致分析了文学创作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命题。其中,论述最为透彻的是艺术构思过程。刘勰《文心雕龙》的写作受《文赋》的影响很大:◇章学诚《文史通义》:“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2.陆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晋书·陆机传》:“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

2、术,非礼不动。”二陆“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太康末,赴洛阳,谒张华,交结名流,进入仕途卷入“八司马之乱”,与弟陆云皆遇害。3.关于《文赋》的写作年代4.《文赋》之思想指导:涉及文学社会作用时持儒家观点,而论创作则主要以老庄道家思想为指导。(二)艺术构思论1.艺术构思之难☆《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於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

3、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於此云。”◆“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构思过程中的意,亦即构思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指文章中已经表达出来的意。☆“物”:人的思维活动对象☆“文”:指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章。★“意不称物”: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对象。★“文不逮意”:文章不能充分表现思维过程中所构成的具体内容。2.艺术构思过程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

4、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内容。玄览,出自《老子》,河上公注: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就是指老庄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不受外物和各种杂念干扰,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专一。“颐情志於典坟”:广泛学习前人文章和著作,来吸取其丰富的创作经验。△三坟五典: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典坟”是借儒家传统的“三坟五典”来泛指各种有价值的优秀文章与著作,与下文“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是

5、一个意思。3.构思活动的情状:“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於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於已披,启夕秀於未振。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艺术想象的基本特点:(1)“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也就是驰骋于高远的空间,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2)“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析而互进”,感情越来越鲜明,意象越来越清晰,情感和形象水乳交融,不

6、可分离。思想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陆机的这一论述,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思想:艺术创作过程,是形象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不离开形象,始终伴随着形象,渗透着情感。(3)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脑力劳动过程。(4)为了寻找最精彩的、能最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是“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入地,无所不至。(5)它应当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即所谓“谢朝华於已披,启夕秀於未振”。4.关于艺术构思中的灵感陆机称灵感为“应感之会”,认为艺术构思

7、的通塞决定于灵感的有无,灵感的来去非常微妙:◇“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当灵感涌现时,则“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当灵感枯竭时,则“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不是作家自己所能控制,不可能要它来它就来,故云“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灵感是一种天机,它的获得非人力所能左右,应当顺其自然:“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可以看出老庄思想对陆机构思论之影响。陆机对灵感的描绘具有神秘性,但他在那样久远的年代,能探讨灵感现象,却已经是对中国文论的一个贡献。(三)陆机之文体论1.十类文体及特点在《典论·论文》八体四类

8、之文体论的基础上,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