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20582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质监局局长浅谈质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质监局局长浅谈质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文章标题:质监局局长浅谈质量工作而临的形势和任务找文章到文秘114网更多原创-()发挥好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兴帀办公室的参谋作用、督导作用、协调作用,使政府、领导的决心和决策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年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耍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面对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继续深化的双重机遇,我市如何在发展大局中审时度势、有所作为,对质监工作者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市质量工作形势喜人今年是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十周年。十年来,我市质量工作不断创新,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2、全社会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各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各市(县、区)均把质量工作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整体推动。企业把“质量第一”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已经成为他们的口觉行为。普通消费者对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质量兴市工作取得突破。随着2006年5月西岗区政府《质量立区工作实施方案》的正式颁发,我市在全省率先全而开展了质量兴市(区、县)活动。瓦房店市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单位,金州区、甘井子区被评为辽宁省质量兴市先进单位。实施名牌战略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成立了“—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下发了《—市名牌产品管理
3、办法》,全市每年有200家左右的企业申报—名牌,100多家企业申报辽宁名牌,一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企业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下功夫打造世界名牌。目前,全市拥有屮国名牌12个,辽宁名牌138个,均居辽宁省首位。名牌产品2006年销售收入9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0;实现利税77.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2.0。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0多家企业获多种质量认证。—目前有3个(次)企业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1个企业获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称号,4个企业获辽宁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全省10个)。标准、计量工作服务企
4、业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各级质监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不断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据抽查统计,我市企业的采标率、认证率都比较高,产品质量一直稳定在80左右。截至目而,—市已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03项;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4729项,办理食品标签备案6320项;累计完成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852项,占辽宁省的三分之一。先后启动了能源计量“136”工程、“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节能型企业的建设。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虽然我市的质量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发达地区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
5、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徘徊不前,制约了—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二是品牌意识不足,打造—品牌形象任重道远。三是现代服务业质量水平偏低,服务业标准、规范亟待完善,影响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四是检验检测的技术装备、科研实力仍然不足,服务企业的有效性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深化质量立市工作,推动“以质取胜”战略发展。耍发挥好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兴市办公室的参谋作用、督导作用、协调作用,使政府、领导的决心和决策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与计划、经贸、建设、工商、农业、商业、水产等部门主动沟通,齐心协力开展工作,形成全社会抓质量兴市的合力,共同促进产品质量
6、、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实施情况,推动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名牌战略对优化结构、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的综合牵动作用。继续加强与国家质检总局、省局和名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有更多的我市优势产品列入“中国名牌”、“辽宁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目录,加大对创名牌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力度,保持—市名牌和免检产品在全省的先进地位。注重名牌产品的结构,把能够代表—优势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工作重点,树立产品的良好形象,捉高名牌产品含金量。进一步加强名牌产品的培育,通过引导和服务,帮助企业捉升自身质量管理能力,夯实技术
7、基础,捉高市场竞争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屮小民营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技术服务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打造计量校准、质量检验、质量认证、咨询服务等开放的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制订出台在线检测等技术规范,引导技术机构有针对性开展深[1][2]层次服务,推进民营经济名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继续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强化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优秀企业申报国家、省质量管理奖;继续做好质量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