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19866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阵(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意境;朗读;积累(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4)17-0107-01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屮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耍手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现分述如下。一、新课导入,情感酝酿之源生动的导语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创设一堂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是强化、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许多教师习惯于在课前进行与课文有关的介绍、评述、提问等,以“师说”为主。其实,“他说”、
2、“生说”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更有效的途径。“他说”,就是通过丰富的教具设计或是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如教学实物、挂图、咅像等,全方位调动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等功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渲染的意境屮去。如通过一段反映雪域高原的电视,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和战士戍守边关的艰辛。这样,将饱满的情感渗透到文学作品的教学Z中,使学生的思想与文章的情感得到共鸣和升华。“生说”,就是以学生为主,给他们以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舞台,做到深入心扉,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o二、字词解读,情感涌动之溪教学屮教师“传情”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语文教学屮,教师
3、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应是语言。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富有情感,对生活充满热爱、激情和幻想。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在语言的激发下积极开展表象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心屮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詁时,都是要用语言,肖然这些语言是带有浓郁的情感因素的,即耍以情发声,以情带语。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亢奋时要亢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出。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和结合。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
4、月色》一文时,釆用低沉、缓慢的朗读能渲染出一种不满黑暗现实,却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彷徨之情。这样就能准确地把课文中的“淡淡哀愁”传送给学生,使学生更能准确地理解课文。三、深情朗读,情感激荡之流欣赏优美的音乐,能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品尝美味佳肴,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教师就是音乐家、就是烹调师,学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的共振,从而忘却自我,自觉融入到作品的意境Z中。如教学《背影》一课前,我让学生认真深入地预习,就7词发音、语感、情思等各方面进行仔细揣摩,力求深刻。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了几篇表达父母、同学、兄弟姐妹等人间亲情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上课时
5、,我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悲痛激越的情感,把同学们带到了课文中那特定的哀婉、悲切的气氛之中,把那种伟大亲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岀来。朗读感染了我自己,也感染了学生。那节课,包括平时最不喜欢语文的同学也听得特别认真,是深情的朗读再现了文章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任何人无法拒绝的。四、课文赏析,情感体验之河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对文章中心思想起着开采挖掘和扩展延伸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合情合理地感悟分析,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使口C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学习《钱塘湖春行》,就要通过对相关背景的介绍以
6、及关键词语的赏析,让学生眼中的文字变成景物,并逐步使景物动起来、活起来,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学生就不难体会诗人眼屮杭州西湖的早春美景了。五、课后练习,情感积累之海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增强知识情感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注重课外摘抄、点评、写作等训练,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情感积累的好方法。如:摘抄,其对象主要应是一些优秀的范文、精美的诗文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了得到这些素材,学生会广泛地收集资料,自觉扩大知识面。在摘抄的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对摘抄的东西进行认真揣摩体味,从构
7、思、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评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短文,汇聚情感之海。编辑:刘於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