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ID:46817954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_第1页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_第2页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_第3页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_第4页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0〜60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5・5年。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水煎服。日1剂,煎2次,早晩分服,疗程2〜6个月。结果: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O结论:血府逐瘀汤能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改善,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65-03慢

2、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目前临床上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症状,延缓或逆转癌前病变的形成。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种证型,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患者。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0〜60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5.5年。48例均经镜及病理确诊者,其中病变部位在胃窦者27例,在胃体者15例,胃体

3、并胃窦者6例。伴有肠化生者6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2]。1.3治疗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脾胃虚寒型(包括脾胃气虚型人当归、熟地各15克,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各10克,桔梗20克,良姜10克,香附15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砂仁5克,炙甘草10克。肝胃不和型:柴胡25克,枳壳2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甘草10克,桔梗、青皮、元胡各15克。胃阴

4、不足型:当归15克,生地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枳壳15克,赤芍10克,麦冬20克,天花粉30克,山药20克,生麦芽25克,香椽10克,陈皮15克,竹茹5克,生甘草20克,郁李仁10克。脾胃湿热型:当归15克,生地20克,牛膝、桃仁、红花、杏仁各10克,慧该仁30克,厚朴、龙胆草各15克,茯苓20克,佩兰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黄连5克,滑石20克,竹叶5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肝胃不和型便干者加生大黄(煮10分钟后下)10克,尿少加竹叶5克。10剂为一个疗程。1.4疗效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显效:临

5、床症状消失,饮食正常,体重增加。胃镜复查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两级以上(含两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胃镜检查病变有所减轻。急性、慢性炎症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体重无增加。未愈:临床症状未缓解,镜检查黏膜病变与治疗前无变化,组织黏膜活检无论是轻、中、重度患者与治疗前对比无变化。2治疗结果2.1临床疗效经2〜6个月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无一例恶化。2.2胃镜检查本组病例有28例患者随机接受胃镜及病理复查,结果:显效

6、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67.85%o其中6例“肠化”者有3例显效,3例有效,无一例恶化者。3典型病例孙某,男,50岁,农民,2010年5月10日初诊。自诉胃脫痞闷不适五年余,加重一周。近五年来,经常上腹痞闷胀满、食欲不振、乏力,近一周来无明显诱因更加明显,并时发胃痛、暧气吞酸,困乏无力,舌质黯,脉细涩。胃镜检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诊断中医痞证。辨证为气虚血淤,治疗健脾益气,活血化淤,拟方为太子参15克、黄茂15克、石斛15克、白术10克、竹茹10克、鸡内金10克、丹参15克,当归、熟地各15克,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各10克,桔梗20克,良姜

7、10克,香附15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砂仁5克,炙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嘱病人每周复诊一次,每次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连服40余剂后,诸症消失,复查胃镜已转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4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演变而来,其发病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祖国医学将此病归属于“胃脫痛”、“痞满”、“嘈杂”等范

8、畴。其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失畅,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