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17056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西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之探析【摘要】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政策的引导,西部农村小学涌现大量“小班”,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小班化教学对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仍面临诸多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增加经费投入、变革教育理念、完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评价等增强小班化教学在西部农村小学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措施。【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小班化教学一、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
2、时代的粗放型劳动力,而是以培养既全面发展乂具有独特个性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追求高品质的精致教育。传统的标准化和同步化的大班级授课制显现的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小班化教学适应21世纪对教育的要求,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精致教育的迫切需求,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班级教学小型化成为这些经济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新趋势。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统计显示到2002年,欧美小学平均班额在21人左右,中学为23人左右。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委员会指出,班级规模的缩小对提高学
3、生学习成就有重要的积极影响O[1]我国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教委在1997年以10所小学为试点,以小学一年级新生为对象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至2000年9月,全市已有280所学校参与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此后北京、青岛、南京等城市相继推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有媒体报道,青岛市85%以上中小学将在2015年完全实现人数不超过40人的现代化小班教学。“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二、西部农村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可能性1.
4、生源量减少一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西部农村学龄人数、班级规模和学校规模一直呈萎缩趋势。(1)农村学龄儿童减少。据资料显示,屮西部六省区0〜14岁年龄段的儿童数量均普遍减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持续降低。例如河南省由2001年的25.94%下降到2005年的21.14%,陕西省由25%下降到19.76%。[3]有专家预测,我国小学适龄人口规模2050年将减少到1.02亿人,相对2000年减少幅度为24%o[4](2)农村生源不断流向城镇。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随父母进城就读的流动儿童数
5、量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约有2533万6〜14岁流动儿童随务工父母进入城市就读。[5]伴随着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农民工进城务工,流动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势必导致农村学龄儿童的相対减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父母将孩子送入城镇学校上学,以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越來越多的“教育移民”必然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H前我国农村已形成了大量人数只冇28人的自然小班。[6]1.课程改革一一教育政策的契机我国正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6、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小班化教学,说明小班化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之…。小班化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特个性的综合型人才为目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侣导以人为木的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均等的教育原则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统一,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学索质教育和深化小学教学改革。此外,近年來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及边远地区倾斜,农村地区的师资及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推进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冇力保障。2.教育人才的增多一一人力资源的保障近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的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庞大的
7、毕业生就业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对这些人才加以培训与引导,则完全可以用于填补小班化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同时又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三、西部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1•小班化教学促进西部农村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班化”不仅仅是指缩小班级规模,其基本内涵是指通过缩小师生比,树立个性化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追求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小班化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对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冇着垂要意义。2.小班化教学推进城乡教
8、育均衡发展一方面,我国当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促使农村生源流向城市,造成大量闲置的农村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教育资源又难以承载过重的生源负担,导致出现教育质量下降的教育困境。这与我国《义务教育法》所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