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

ID:46814056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_第1页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_第2页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_第3页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_第4页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躯体化模式文化研究摘要:躯体化现象给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带来巨大压力。克莱曼博士的研究较好地对躯体化进行了文化阐释,强调了躯体化问题的重要性。他对躯体化进行临床分类,更具体地讨论躯体化中社会与心理、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基于米坎尼克和帕克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躯体化的原因,理解躯体化的社会功用,从而更好地认识躯体化以及如何对待躯体化。文化是影响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情境下,躯体化都会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得的社会生活中。关键词:躯体化;文化;阿瑟•克莱曼;社会功用阿瑟•克莱曼(ApthurK1einman)生于1941年3月11日,是美国精神科医生,同

2、时也是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和跨文化精神病学教授。克莱曼博士从人类学视角对病痛的文化阐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关于中国和东亚的研究。作为世界知名的医学人类学家、精神疾病研究专家,他最早在中国开展了躯体化问题的相关研究。他认为精神痛苦更可能表现为躯体性的痛苦而不是心理压力。自1968年以来,克莱曼对中国社会开展研究,他对人类“躯体化”的文化阐释与深切洞察,对于人们从社会、心理、历史等多维角度理解疾痛与苦难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1躯体化的文化阐释躯体化或者说心理问题的躯体化是指一种特殊的精神问题的反应方式,也就是说,当人们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躯体痛苦来代替心理痛苦进

3、行表达。克莱曼[1]49认为,躯体化是人们通过某种生理上的病理症状来表达心理痛苦的一种方式。他指出,在中国、东亚等非欧美社会中,躯体化是表达生活苦难的最常见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在经历了生活中的苦痛问题,心理或精神上受到了打击,却通过身体这一载体来感受和表达这些问题。于是人们感觉身体有严重的病症,如头痛、身体无力等,但到医院又检查不出来病变或者检查出的病变与躯体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不符。个体的感受、体验以及对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解释受身体调节,精神疾病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如抑郁症状会以躯体化的方式呈现。克莱曼[1]52根据自己在台湾地区的研究对中国人的躯体化提出了一个文化

4、阐释。他指出,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习惯于压制内心的苦痛情感。很好理解,社会大局关系的和谐比个体的精神感受重要;合适的、能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情感表达比真正能抒发自身情感的表达重要;不敢在家庭范围外公开表达个人苦痛,认为那样做是非常尴尬和可耻的;希望家庭及成员不被精神或情感疾病所影响。他认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相比较于心理问题,身体问题才是被普遍接受的,才是寻求帮助的合理缘由。他进一步证明,传统中医认为健康就是情感平衡,而疾病与情感过度或者失控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通过身体动作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来间接地表达情感,而不是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

5、传统文化概念和规范决定了中国人更喜欢采用心理问题躯体化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和社会的苦痛。然而,躯体化在西方也是极为普遍的。克莱曼[1]53指出,在美国和英国,大约有1/3〜3/4的就诊于综合医院的病人存在着躯体化的现象。在西方,躯体化是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农村背景、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传统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性种族区分关联在一起的。行为性种族区分的意思就是种族背景确实影响了饮食、习惯、朋友交往模式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近些年来,关注北美残障问题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家指出躯体化的问题已经在残障支出和误工方面占到了相当大的份额,同时也频繁成为工人不满的

6、一个标志。因此,不论在西方社会还是非西方社会,躯体化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躯体化的临床分类要具体讨论躯体化中的社会与心理一生理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审视躯体化的不同类别。克莱曼[1]58根据躯体化的过程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的躯体化持续数天或者数周,很多是从急性苦痛综合症发展出来的。一般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唤起,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都会产生心理一生理综合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当个人受家庭和医务人员的影响开始系统地关注并放大生理症状的时候,躯体化就发生了。其结果就是心理一生理反应被确定下来,并且主要表现为一个生理问题,病人、家庭和医生就会考虑把它当作一个

7、医学疾病来治疗。亚急性躯体化持续数月。它产生于一种漫长的苦痛反应或者一种急性的精神障碍,多数是抑郁或者焦虑障碍。慢性躯体化持续数月到数年时间,可能产生自伴随着慢性精神障碍的生理不适,例如,慢性抑郁或者焦虑、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等,或者来自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对症状和残障的放大,如心脏病、哮喘、关节炎和糖尿病等。前者产生自精神障碍,强调、表现和应对的是精神疾病的身体症状,而忽略了被认为是附属问题的心理伴生症状。后者来自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心理一社会苦痛可能是症状扩大和残障恶化的主要原因。急性或者亚急性躯体化中的疾病行为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最终固定为一个慢性的疾病行为,对身

8、体症状的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