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

ID:46812732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_第1页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_第2页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_第3页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_第4页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临床研究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底结核球患者42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对其行螺旋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病灶发生在后基底段13例,外基底段9例,内基底段8例,前基底段8例,内前基底段4例。其中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12例。病灶直径1〜5cm,其中1〜3cm24例,4~5cml8例。所冇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肺底部结核球边缘全部光整26例,部分光整和毛糙10例,毛糙7例,浅分叶7例,粗长毛糙8例,结节状卫星灶10例,小点状钙化

2、9例,胸膜凹陷征8例,斑点状钙化5例。平扫密度均匀26例,不均匀16例;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13例,无强化29例;近边缘的弧形钙化13例,内有弥散小钙化点6例;薄壁空洞4例,厚壁空洞6例,壁内源光整7例,不光整3例。有9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无漏诊病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肺底部结核球的有效检查方法,综合分析CT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关键词:肺底部结核球;螺旋CT;诊断肺结核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肺结

3、核球是浸润型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上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主要由干酪化病灶、纤维包膜包裹所形成,多为孤立性病灶,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1]。肺底部结核球是一种发生于肺下叶基底段的肺结核球病,近年来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不断增长,该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倾向。由于肺结核球与肺癌的X线表现相近,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等情况,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困扰[2]。为提高肺底结核球的诊断水平,本研究探讨了螺旋CT对肺底结核球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底结核球患者

4、42例,其屮男32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51.9±6・2)岁。其中经纤支镜病理证实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和随访证实6例。1.2方法采用螺旋CT机(SIEMENS公司生产,型号Somatom-Balance)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患者均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対其行屏息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设定电压(120kV)、电流(200mA)、螺距(1.5)、重建层厚(lOnnn)等扫描参数,部分病灶行薄层CT增强扫描。2结果2.1病灶部位本组患者肺底部结核球病灶发生在后基

5、底段13例,占30.95%;外基底段9例,占21.43%;内基底段8例,占19.05%;前基底段8例,占19.05%;内前基底段4例,占9.52%。2.2病变大小、形态、边缘与周围情况木组病例中单发病灶30例,占71.43%;多发病灶12例,占28.57%O病灶直径1〜5cm,其中1〜3cm24例,占57.14%;4~5cml8例,占42.86%。所有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肺底部结核球边缘全部光整26例,部分光整和毛糙10例,毛糙7例,浅分叶7例,粗长毛糙8例,结节状卫星灶10例,小点状钙化9例,胸膜凹陷征8例,斑点状钙化

6、5例。2・3病变内部结构与淋巴结平扫密度均匀26例,不均匀16例;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13例,无强化29例;近边缘的弧形钙化13例,内有弥散小钙化点6例;薄壁空洞4例,厚壁空洞6例,壁内源光整7例,不光整3例。共有9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无漏诊病例。3讨论肺结核球是指干酪性病灶形成的球形纤维包膜,其形成原因如下[3]:①山干酪性肺炎局限所形成,有厚度仅为lmni的纤维包膜;②由干酪性坏死层(结核球扩展纤维包膜隔开,历经数次而成,其厚度不等)形成的同心层状结核球;③结核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后,其内容物凝固

7、并呈干酪性坏死,进而形成阻塞空洞型结核球;④肉芽组织形成干酪性坏死后由多个病灶融合成结核球。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肺结核球在CT上主要有以下特征[4-5]:①病灶多位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外基底段等背侧肺段处,直径可达2~5cm,英中2〜3cm多见,5cm以上极少见;②多数病灶病变密度均匀且边界光整;③病灶内部多有弥散小钙化点,近边缘的呈弧形钙化,其面积通常〉病灶面积的10%,周围卫星病灶与胸膜增厚;④薄壁空洞和厚壁空洞内缘均光整;⑤肺门与纵膈淋巴结多钙化,较少肿大;⑥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发现病变略吸收、不吸收或吸收缓慢。本

8、研究发现,肺底部结核球其病变发生于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和内前基底段等处,以单发病灶居多,占71.43%;病灶直径1〜3cm居多,共24例,占57.14%;其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密度均匀26例,占61.90%;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29例,占69.04%;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9例,仅冇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