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12457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中,体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量的运动对健康体魄的锻造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85-01一段时间以来,受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和应试教育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体育课程从来都是文化课程的附属品。随
2、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培养和智力的提升,而且也包括身体素质的增强。故而,传统的“重文轻体”意识和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得到彻底改变。为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有必要根据其他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尝试。一、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场地不足、器材不够《论语•卫灵公》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体育教学而言,充足的场地和多样的器材是保证课程正常进行的必备物质条件,否则,再有思想的老师恐怕都不得不面临“巧妇难为无
3、米之炊的”的窘境。就当前现实而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场地不足、器材短缺,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器材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些学校甚至好几年都没有资金的投入,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简直是天方夜谭。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等设施年久失修,使用起来形同虚设。(二)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认识方面,多数中小学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深,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情感方面,学生对体育教学投入的情感不够,学生中能自
4、觉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体育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身体锻炼状况等的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形成深刻的体育情感,课堂教学缺少主动学习的氛围;意志方面,现代中小学学生大多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克服的勇气和信心,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姿态,没有形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体育意志薄弱。(三)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毋庸赘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大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模棱两可,存
5、在着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的思想误区。他们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和意识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短期学习效果,忽视学生长远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不合时宜的教学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现代体育教学应重视健康体魄与健康心灵的有机结合,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为主线,注重过程教学,淡化技术教学。目前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技术的规范性,将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本末倒置为体育教学目的,
6、混淆了手段与目的的认识,造成教学目的的偏差。对技术的盲目追求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主要措施(一)学校要更新办学思想,加大在场地、设施等方面资金投入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理念注定要被时代攥弃,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地,必须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追求智力教育的思想,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现代教学观。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体育基础设施匮乏问题,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当加大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积极配置必备的体育教学用品与器材,建立健全体育
7、器材管理制度,保证体育教学的课时数量。此外,体育教学项目众多,而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大相径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争取实现多样化的分层教学,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各有所爱,根据学生的选择安排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容易实现。(二)体育教师要适时转变传统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
8、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体育教学从业者应当把体育教学的重心从灌输与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我评价、自我组织与管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将身体健康、心灵健康与适应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体育教师培训制度当今社会是网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