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ID:46807237

大小:387.76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28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_第1页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_第2页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_第3页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_第4页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第五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11-5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2、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部分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偏角法优点:是有校核,适用于山区;缺点:是误差积累。所以测设时要注意经常校核。(要安置四次仪器(ZH、HY、YH、HZ))。切线支距法的优点:方法简单,误差不积累;缺点:不能发现中间点的测量错误。仅适用于平坦地区,不适用于山区。(只安置两次仪器(ZH、HZ))。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 

2、  (图11-18)用偏角法测设曲线,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偏角一般是分别计算的。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l0分为N等份,如图11-18所示:每段曲线长K=l0/N=10米,即每10m测设一点。各曲线点的偏角为:δ1,δ2,……δN(=δo)。1)测设要素:曲线长l=10米,代之以弦长;偏角:δ1,δ2,……δN(=δo)。2)偏角计算公式原理: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A的偏角为δ(∵δ很小):3)缓和曲线上偏角的特性:从ZH点测设A点的偏角为δ,从A点测设ZH点的偏角为b

3、,b—反偏角,而A点的切线角为β∵δ+b+180-β=180°δ+b=β又∵β=3δb=3δ-δ=2δ;4)结论:见右图A、缓和曲线上同一段弧的正反偏角与切线角的关系为:B、缓和曲线上正偏角与测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长的平方成正比:5)偏角计算:公式计算步骤:查表计算:《见三册.第六表》缓和曲线偏角表(表11-7)。以R和l0与弧长l为引数查取δ1,δ2,……δN注:只能纵向查最左一列(在ZH(HZ)置镜)例:设R=500m,l0=60m,N=6,即每分段曲线长l=10m,ZH点里程为K33+424

4、.67,求算各点的偏角。[解]按前面步骤计算:   (点击放大)各点偏角值列表计算如表11-66)缓和曲线测设:ZH不:后视JD,配盘0o0'00",先拨角δo(此图为反拨)核对HY点是否在视线方向上。拨角δ1,以起点(ZH)量取10米弦长与视线相交,定出曲线点1点。拨角δ2,以1点为圆心,10米弦长为半径与视线相交,定出曲线点2点。同理得3……N点拨角δN,以N-1点为圆心,10米弦长为半径与视线相交,定出曲线点N(HY)。并检核HY是否落在主点(HY)上。2、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部分经纬仪安置在HY

5、(YH)点上偏角计算和测设与单纯圆曲线相同。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测站点(HY或YH)的切线方向。并使此方向为度盘零方向。HY(YH)点的切线方向(零方向)的确定A、第一种方法:转动照准部B、第二种方法:倒转望远镜C、第三种方法:压角法(图11-J2)A、第一种方法:转动照准部优点:可避免仪器视准误差的影响在HY(YH)点置镜瞄准ZH(HZ)点:反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180°+bo正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180°-bo转动照准部,即可按圆曲线上曲线点的偏角(正、反拨值)测设相应的曲线点,直到QZ

6、。(水平盘读数为0o0'00"时,为测设圆曲线的切线方向)B、第二种方法:倒转望远镜在HY(YH)点置镜瞄准ZH(HZ)点:反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bo正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360°-bo倒转望远镜,当水平盘读数转至000'00''时,视线在切线方向上,即可按圆曲线上曲线点的偏角(反拨值)测设相应的曲线点,直到QZ。注意:该方法在仪器视准误差较大时,倒镜后会产生较大误差。C、第三种方法:压角法:(δ1为圆曲线上第1点的偏角)1)HY点置镜,后视ZH点将水平盘配置成:(反拨圆曲线为正,正拨圆

7、曲线为负)见图2)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000'00''时,则视线在HY—1点的方向上;3)可按圆曲线上曲线点的偏角(正、反拨值)测设相应的曲线点,直到QZ。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实质是:直角坐标法测设曲线点位。1、计算公式缓和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圆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如图11-19)    (点击放大)  式中:li为曲线点i的曲线长。切线支距法测设用表(表11-8)2.测设方法与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相同。要安置两次仪器(ZH、HZ)。  CASIO4500坐标计算程序

8、HUANHEQUXIANK"JD"D"LS":B=D2/24R:M=D/2-DB/10RT=M+tan.5A(R+B)▲L=∏RA/180+D▲E=(R+B)/cos.5A-R▲Z"ZH"=K-T▲H"HY"=Z+D▲Q"QZ"=Z+L/2▲J"YH"=Z+L-D▲O"HZ"J+D▲prog1▲N"N=1=>V":P:prog3:L=W:FixmLb12:{S}:S"KX":S>J=>Goto4△S>H=>Goto3△U=S-Z:E=U-UXY5/40R2D2:F=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