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术教育专业的科任教师及师范生都未树立要养成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意识。仅靠一两门课程和相当有限的课时进行教学活动,成效是微小的。因此,许多美术师范生在实习准备阶段,•暴露了严重的“教学技能不足症”,在讲台上或焦躁不安、语无伦次,或神态呆板、茫然无措,或低首垂眉、难发一言[2]59-60o“美术实习生不会上美术欣赏课和常识课,上课时也只有技法的搬弄,无思想的交流,根木谈不上开展创造性的美学教冇。”[3]这种“美术师范生现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究其原因,归结起來人体有二: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
2、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儿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冇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
3、o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冇专业的教师教冇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其二,重“美术”而
4、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止道,血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屮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其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
5、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捉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人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索,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冇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來,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
6、头,因为它既耍在理论层而衔接“教冇学”、“艺术教冇学”等课程的木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而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屮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呦丁•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耍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棊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屮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屮小学牛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介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白己的
7、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牛•),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拍慷?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屮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乂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吋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和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
8、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住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屮,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肓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