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硫酸镁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硫酸镁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硫酸镁外敷与静脉双途径降低长春瑞滨(NVB)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临床使用长春瑞滨110例(实验组61例,对照组49例),均采取周围静脉穿刺,治疗组在使用NVB前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50%硫酸镁湿敷静脉穿刺点以上皮肤从静脉滴注开始至结束10min,25%硫酸镁注射液2ml于NVB静脉滴注结束后静脉滴注。对照组未用硫酸镁外敷和静脉滴注。结果实验组6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8.2%,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6.7%,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u=2.169,P5d,红和/或肿或水
2、疱,静脉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IV级:疼痛不能耐受而停药。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❷2结果❷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49例静脉炎发生结果见表1,治疗组静脉炎发生5例,发生率为8.2%,而且静脉炎级别程度也明显下降,多为I级发生,无III级发生。另外,有7例(11.5%)静脉推注硫酸镁后约P5min出现面部潮红,口干不适,持续「2min症状自行消失,硫酸镁外敷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6.7%,经秩和检验,P<0.05o3讨论❷长春瑞滨致静脉炎机制是,静脉
3、注射后,可引起相应部分皮肤、血管炎,这种血管炎为过敏性血管炎,组织病理学标志是白细胞引起的静脉炎,这一炎症过程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白介素I、肿瘤坏死因子、组胺、5-轻色胺等,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性渗出,血管运动性障碍(挛缩或扩张)。由于红细胞进入静脉周围皮肤形成水肿,可触及紫瘢、红斑、水疱、溃疡,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1]。另外,此药为高渗性,可通过血管面进入皮下间隙,导致局部浓度增高,破坏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同时使局部pH值改变,致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使组织缺血、缺氧,局部出现水疱,形成硬结和溃疡
4、[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渗出作用,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增高血管紧张性,减轻充血和降低毛洗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故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3]。因此,目前在使用长春瑞滨前都已常规应用地塞米松,但是静脉炎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孙燕等[4]NVB临床协作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报道509例静脉炎发生率为48.1%,张湘茹等[5]报道静脉炎发生率为40.5%,本研究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6.7%,与上述结果相近。❷硫酸镁颗粒湿敷,临床多用,利用它治疗静脉炎已早有报道,其机制是50%硫酸镁有髙渗收敛作用,穿透
5、皮肤能力强,镁离子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使表浅静脉扩张充盈,湿敷加强了硫酸镁这一作用[6]。而静脉注射硫酸镁,镁离子可扩张血管周围平滑肌,毛细血管、小动脉扩张,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炎性反应。镁离子可激活腺昔酸环化酶使三磷酸腺昔生成环磷酸腺昔,从而影响组织内能量合成、代谢和细胞膜通透性,阻止过敏介质释放。另一方面,硫酸镁可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稳定膜电位,静脉滴注镁盐后,使Na❷+-Ka❷+/钾-ATP酶被激活,细胞内钾增多而钠降低,膜电位负值增大,起到稳定细胞膜的作用,镁离子能抑制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有效的
6、预防静脉反应的疼痛[7]。正常人体液中过剩的镁由肾脏排出,肾脏排泄镁的能力可大到25・0mmol[7],25%硫酸镁2ml相当于2mmol镁,低于正常量,静脉推注后少部分病例出现面部潮红、口干,为一过性,与其扩张血管周围平滑肌,毛细血管、小动脉扩张有关[8],对身体无损害。除此之外,未观察有其他不良反应。付春华等[9]报道静脉输入硫酸镁,可以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且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安全、效果显著,易于推广。❷4小结❷长春瑞滨在临床治疗使用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甚至外渗引起局部皮肤毒性,可能出现坏死性改变[
7、10],不仅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而且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某些医院在使用时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但此项操作患者增加了创伤程度、临床护理工作量以及置管的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费用相对较高。本组病例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2%,以I级多见,且易恢复,比较上述单用地塞米松预防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静脉炎级别程度也明显下降。因此,硫酸镁外敷与静脉推注双途径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使用安全经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❷参考文献[1]DinarelloCA.Interleukin-landitsbiologicallyrelatedcytoki
8、nes.Aavimmunol,1989,44:153.❷[2]屈凤莲,李峻岭,郝学志.去甲长春新碱加顺钳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0):765.❷[2]胡岳棣,李春凌.预防诺维苯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