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预后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预后探讨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预后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次共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与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内毒素、ALT水平、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结论
2、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使症状明显改善并消除,促使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关键词]肝硬化;肠功能紊乱;临床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2(a)-0147-02人体肠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为平衡状态,有相对稳走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肝硬化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肠功能紊乱,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以兼性厌氧菌及需氧菌数量增多,厌氧菌减少为特征,可加重肝细胞
3、损伤、引起电解质酸碱失衡及肝性脑病,促使病情恶性循环,故治疗为临床硏究的重点[1]。微生态制剂已证实具增强免疫,改善肠功能紊乱症状,保护肝功能的作用,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2]。本次共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肠功能紊乱患者作硏究对象,均为2012年6月一2013年6月我院所收治,分组就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与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对比,现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硏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5〜69岁,平均(57.2±6.4)岁。均与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
4、(2000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CT或肝胆超声检查证实,有程度不等的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腹胀等肠功能紊乱症状伴发。病程(7.1±1.5)年,依据Child-Pugh分级,A组22例,B级34例,C级4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治疗前2周合并严重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有严重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及治疗前2周有微生态制剂、抗生素应用史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抽取法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2方法对照组:选取病例采用常规对
5、症支持方案治疗,即积极给予护肝、利尿剂应用,保持低盐饮食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方案应用的同时,加用双歧三联活菌囊口服治疗,420mg/次,3次/d,共用4周⑶。1.3指标观察血浆内毒素水平应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定。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1.4效果评定显效:大便1~2次/d「性状正常z腹部不适如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消失;有效:大便性状好转,次数2~3次/d,明显减少,腹部不适如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1.5统
6、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指标评定两组治疗前内毒素、ALT水平、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伍±5)组别内毒素(El/ml)ALT(U/L)AST(U儿)观察组(11=30)疗前0.68±088.23±23.1793.28±28.07疗后0.29±0.1T47.36±14.78
7、*52.45±18.43*对照组(n=3O)疗前0.73±0.2188.25±23.1792」3±27」1疗后0.43±0」447.36±14.7868J4±2L55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卩<0・05)。2.2疗效评走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见表2O表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5=30)17(56.7)11(36.7)2(6.7)93.3・对照组5=30)10(33.3)8(26.
8、7)12(40)60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05)。3讨论肝硬化为慢性肝病终末阶段,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较高发生比例”肝功能受损严重,明显减少了slgA和胆汁分泌量,加之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门脉高压,尤其是肠黏膜水肿、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引发消化道分泌、吸收、消化功能紊乱,损害了对消化道菌群生态平衡有维持作用的宿主因素,且各种胃肠激素、消化酶分泌水平下降,诱导脂肪、蛋白质、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