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

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

ID:46786763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_第1页
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_第2页
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_第3页
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_第4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王哲译定义由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原始非脂源性间叶细胞、数量不等的小印戒样脂肪母细胞、突出的具有特征性分支状血管的粘液样基质组成的恶性肿瘤。以前称为圆形细胞脂肪肉瘤(Roundcellliposarcoma,RC)的病变也包括在这一类中。ICD-0编码粘液型脂肪肉瘤8852/3圆形细胞脂肪肉瘤8853/3同义词粘液型/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流行病学粘液型脂肪肉瘤(MLS)发病居常见脂肪肉瘤亚型的第二位。占所有脂肪肉瘤的1/3居多,约占成人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

2、.累及部位MLS常见于四肢的深部软组织。超过2/3发生于大腿的肌肉之间。MLS很少原发于腹膜后和皮下组织。临床特征典型的MLS表现为四肢深部软组织较大的无痛性包块。MLS是年轻成人的疾病,发病年龄较其他组织学亚型脂肪肉瘤小10岁左右,发病高峰在40・50岁之间。虽然非常少见,但它是小于的20岁患者中最常见的脂肪肉瘤类型。发病没有性别倾向。MLS有局部复发倾向,有1/3患者发展为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与组织学分级相关。与四肢其他类型的脂肪肉瘤和粘液性肉瘤相比,MLS易于转移到不寻常的软组织(如腹膜后、对侧肢

3、体或腋窝等)或骨(倾向于椎骨)等部位,甚至可能发生于肺转移Z前。在许多MLS病人中临床上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多个病灶[73].这种特殊的临床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没有种植到肺的能力而随血流转移到其他部位所造成。大体检查大体上,MLS是包膜完幣、多结节的肌肉内肿瘤,低度恶性肿瘤区域的切面呈黄褐色凝胶样。RC区域代表高度恶性肉瘤区域,切面呈灰白鱼肉样外观。大体上的肿瘤坏死较少见。组织病理学低倍镜下MLS呈结节状生长方式,小叶周边细胞丰富。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原始非脂源性间叶细胞和小印戒样脂肪母细胞以及突出

4、的粘液样基质混合在一起,纤细的分支状“鸡爪样”毛细血管非常丰富。常可见到细胞外粘液形成大的融合池,类似微囊性淋巴管瘤样结构,即所谓的“肺水肿样”生长方式。常见间质出血。典型的MLS缺乏核多形性、瘤巨细胞、突出的梭形细胞区和明显的核分裂活性。有一部分MLS可以进展为细胞丰富或RC的形态,这些病例预后明显较差。RC区域以实性片状密集的原始圆形细胞为特征,核/浆比例高,核仁明显,屮间没有粘液样基质[677J.RC区域(细胞丰富区)也有可能由密集的相对较小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与粘液样区中的细胞相似,也可以仅有

5、少量较人的胞浆嗜酸性的圆形细胞成分。这两种形态学表现在预后上没有明显差别,只是容易引起圆形细胞亚型定义的混淆。在MLS屮常可以见到粘液样区域向细胞丰富/RC区域逐渐转化的现象,这明显提示粘液样和RC脂肪肉瘤是MLS在组织学上的相连续的两个病变。所谓的转化区的特征是指细胞丰富但还没有达到RC成分的水平,仍然还残留少量的细胞间粘液样基质。形态学上存在纯粘液样区域和纯RC脂肪肉瘤区域,分别代表肿瘤中分化好和分化差的成分,两者具有相同的遗传学改变。免疫表型尽管大部分MLS病例不用免疫组化就可以得到正确诊断,但

6、在圆形细胞形态为主的肿瘤屮仍然有用。在大部分肿瘤屮S・100蛋白弥漫阳性。超微结构电镜下可以见到多少不等的未分化细胞中缺乏脂滴,有丰富的成簇vimentin样中间丝,还可见到印戒样的脂肪母细胞。可以见到脂肪细胞成熟阶段中的各级脂肪母细胞,冇些细胞内冇相对较小的脂滴,冇些较大的融合脂滴将细胞核圧迫在细胞周围。常见絮状粘液样间质包被细胞表面和细胞外间隙。遗传学粘液样和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核型标志是t(12;16)(ql3;pll),岀现在超过90%的病例。这个易位导致12ql3±的DDIT3基因(也称为CH

7、OP基因)和16pll±的FUS基因(也称为TLS基因)融合形成FUS/DDIT3融合蛋白[104,410,1687,1741].在少数病例中有t(12;22)(ql3;ql2)的染色体易位,其中DDIT3基因与EWS基因融合,EWS与FUS密切相关[1641]•依据FUS外显子6-8是否出现在融合基因中,FUS/DDIT3融合转录本表现为不同的结构亚型。在FUS可能的基因组断裂点屮,只有在内含子5、7、8之间断裂才能产生读框正确的融合转录本,将FUS的外显子5、7、8分别与DDIT3外显子2连接在一

8、起。这样,就有3种重复出现的融合转录本的报道:7・2型(I型)见于20%的病例;5・2型(II型)见于大约2/3的病例;8・2型(III型)见于10%的病例。t(12;16)基因组断裂点的序列分析和FUS、DDIT3的功能研究表明在易位过程中有translin和拓扑异构酶II参与。同时或非同时岀现的多灶性MLS是单克隆起源的,这已经通过不同部位肿瘤的FUS/DDIT3和EWS/DDIT3基因组重排结构研究所证实。FUS/DDIT3融合基因的出现对于ML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