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

ID:46785077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_第1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_第2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_第3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_第4页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炎症性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炎症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対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对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经诊断后为UC和CD,并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相比UC明显多于CD,女性要多于男性,但UC与CD的发病情况在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对UC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以锁灌肠检查;治疗方法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效果良好;对CD的诊断则主要是通过

2、内镜及术后的手术治疗后得以确诊,而治疗方法则多数采取手术治疗。结论:炎症性肠炎患者的发病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应的肠镜及病理为主要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规范性治疗,且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定期的回访工作。关键词: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9-02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主要由溃疡性结肠

3、炎(UC)和克罗恩病(CD)组成,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肠道的免疫机制有关,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1]该病与西方较常见,据最新统计显示该病的最高患病率达2%0,并逐年呈上升趋势。据国内不完全统计,现今国内有炎症性肠炎患者数已超过2万,其中以UC患者居多。下面就我院收治的炎性肠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2例,女68例,年龄为9~80岁,平均年龄(42.67±13.6)岁,其中UC患者8

4、3例,CD患者27例,UC患者明显多于CD患者。UC患者病程为1〜16年,CD患者中20例CD患者的首发表现为肠梗阻或肠穿孔,病程为1〜12天,其余患者病程为2个月〜2年。4例患者UC患者并发慢性胃炎或慢性乙肝,同时合并胃溃疡及高血圧患者个1例;CD患者屮2例合并高血压。1.2方法。主耍通过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整理,总结对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1.3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000年)[2]。对不符合该标准的消化道患者进行

5、排除。2结果2・1患者发病情况。11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的发病情况:UC患者男16例,女26例,平均发病年龄(42.66±15.23)岁,CD患者男6例,女14例,平均发病年龄(43.54±12.00)岁,CD患者与UC患者发病情况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二0.090,P>0.05)o2・2患者并发症情况。UC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3例,并发肠穿孔2例,并发中毒性巨结肠1例;CD患者屮并发肠梗阻及肠穿孔的患者4例。3讨论本组患者中UC患者明显多于CD,并且女性多于男性,与文献对于炎症性肠炎的报道一致[3]。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6、整理分析,下面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展开讨论。3.1诊断标准。UC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肠镜检查进行确诊,肠镜下显示UC病变多为从直肠开始,呈现连续性、浅表性及弥漫性分布,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黏膜炎症。肠镜主要的累及范围为溃疡性直肠炎、全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具体诊断要点如下:①患者黏膜血管纹理紊乱、模糊,并伴随水肿、充血、出血易脆及脓性分泌物出现,亦可见黏膜粗糙或成颗粒状。②患者病变部位明显,可见弥漫性多发性溃疡或糜烂。③对于慢性病变的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钝、变浅或消失,出现假息肉及黏连等情况。CD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及术

7、后的手术治疗后得以确诊,该病的内镜表现随病情的发展不同阶段略有不同:早期患者见针状的小红斑,而随病情的进展逐渐发展程阿弗他溃疡,散在分布,小儿浅表,但相间黏膜多为正常;当病情发展至中期时,患者内镜下显示,溃疡逐渐变大,呈裂隙样或匍行状,相互隔合并随肠管纵向分布,逐渐形成纵行的裂隙溃疡,溃疡与黏膜水肿形成铺路卵石样病变,同时短环形跳跃分布的肠道狭窄是本病的特征症之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假息肉及黏膜桥,对并发痿管的患者可见痿管开口。具体诊断要点如下:①患者出现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的黏膜病变。②溃疡呈现钮路卵石或纵行溃疡。③患者出现全壁性炎症

8、病变。④出现非酪性肉芽肿。⑤并发痿管的患者出现裂钩及痿管开口。⑥伴随肛门部位病变。3・2治疗方法。现今临床上对IBD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三大药物,即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类,及免疫学抑制,并口在临床是也取得较大进展。IBD的治疗原则:①确定患者的疾病使,判断是初发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