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79481
大小:322.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9-13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吉婷婷2007年在山东济南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欧阳钦教授做了《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的专题报告。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性分
2、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如下:① 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活动期:① 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② 隐窝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脓肿可溃人固有膜;③ 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 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
3、芽组织增生。缓解期:① 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② 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 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④ 潘氏细胞化生。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肉眼及组织学上可见上述UC特点。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② 同时具备上述第1、2、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③ 如再加上第4或第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则可确诊。④ 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但须随
4、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⑤ 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二、诊断内容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及并发症。1.临床类型:可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暴发型和初发型。1)初发型指无既往史、首次发作;2)暴发型指症状严重,每日解血便1O次以上,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2.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伴明
5、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O次/min,血红蛋白(Hb)<100g/L,红细胞沉降率>30mm/1h。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3.病情分期: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慢性活动性或顽固性UC指诱导或维持缓解治疗失败,通常为糖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前者指泼尼松龙足量应用4周不缓解,后者为泼尼松龙减量至10mg/d即无法控制发作或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者。4.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脾曲以远)、广泛结肠(脾曲以近)、全结肠。5.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四、诊断步骤临床表现疑诊为
6、UC时,推荐以下诊断步骤。1.病史中注意病程:腹泻腹痛多在4~6周以上,应特别注意新近肠道感染史、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用药史、戒烟与应激因素等。2.粪便常规与培养:不少于3次,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做相关检查除外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3.结肠镜检查兼取活检:重症患者或暴发型患者可缓作或仅作直、乙状结肠镜检查。4.钡剂灌肠检查:可酌情使用,重度患者不推荐。5.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浆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一反应蛋白、腹部平片、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疾病的严重度和活动度。有条件的单位亦可作粪便钙卫蛋白、乳铁蛋白等检测,了解炎症活动性。五、诊断举例溃疡性结肠炎初
7、发型、中度、活动期、直乙状结肠受累。克罗恩病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梗阻、肠瘘、肛门病变和反复口腔溃疡,以及发热、贫血、体质量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2.影像学检查:胃肠钡剂造影,必要时结合钡剂灌肠。可见多发性、跳跃性病变,呈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及鹅卵石样改变等。腹部超声、CT、MRI可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脓肿、包块等。3.肠镜检查:结肠镜应达末段回肠。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纵行或阿弗他溃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