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ID:46784788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_第1页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_第2页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_第3页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牙髓牙周联合病变7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根管治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患者70例(100颗患牙,前牙23颗,前磨牙27颗,磨牙50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牙的恰填率明显高于前磨牙与磨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冇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也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关键词】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根管治疗;恰填率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多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2、多发病率老年人,细菌是重要致病因素,引起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途径有经牙体感染、牙周感染和血源感染三个方面【1-2L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多表现为牙齿发生的剧烈疼痛,在夜间发作加剧,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会影响患者的情绪【3】。其在治疗中,多采用根管进行治疗。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根管治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患者70例(100颗患牙),入选标准:符合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诊断标准;原发于牙周病,X线片示牙槽骨破坏达

3、根尖1/3左;无严重身体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8.52±2.36岁;发病位置:前牙23颗,前磨牙27颗,磨牙50颗。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根管治疗,选择日木马尼公司的G型钻进行根管冠部预处理,同时釆用不锈钢根管锂常规法扩锂到根管工作长度,使根管成连续的圆锥状,主尖锂预备至40#,根尖4mm的根管锥度大于0.020充填采用天津达雅鼎医疗器械公司的牙胶尖加法国赛特力公司的氧化锌丁香油糊,进行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的患牙在

4、治疗前于根管充填后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质量。根管充填质量:恰填:根管封闭严密,根充材料距根尖W2伽;欠填:根管封闭不严密,根充材料距根尖2mm以上;超填:根充材料超出根尖。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多组间对比采用卡方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2结果所冇患者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牛。经过观察,前牙的恰填率明显高于前磨牙与磨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3讨论在牙周炎的伴发病变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较常见的,其感染和病变可互相影响和扩散,导致

5、联合病变的发生。从发病机制上分析,由牙髓病引起的牙周病变表现为深牙周袋、溢脓、牙艳骨吸收、牙齿松动,多局限于个别牙,邻牙的牙周基本正常或病变轻微,牙髓无活力或活力异常【4】。从发病机制上来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发病于前牙、前磨牙与磨牙,病情较为复杂,治疗困难。过去因治疗方法受限,导致许多患牙无法保留而拔除,导致比较严重的预后【5】。在临床治疗中,决定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治疗效果的是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通常是在牙周上上药或洗牙,但这种治疗只是治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管治疗牙体才髓病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必须严格遵守

6、无菌操作规程,同时最好在60分钟内完成治疗。应竭力避免使根尖周组织受到附加的刺激,临床医师应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以提高充填效果【6】。本文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牙的恰填率明显高于前磨牙与磨牙,对比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计划屮还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和定期复查,这样可保证治疗的长期效果。总Z,根管治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与未出。参考文献:[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0-13

7、7.[2]赵佛容,陈经山,倪红梅,等•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1-22.⑶孙钦峰,杨丕山•残根残冠根管治疗术后引发急性炎症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0(10):578-579.[4]陈伟,段劲,杨健•根管峡部的发生率及英临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5):590-591.[5]CheungGS,YangJ,FanB.MorphometriestudyoftheapicalanatomyofC-shapedrootcanalsystemsinman

8、dibularsecondmolar]J].IntEndodJ,2007,40(4):239-246・[6]NgYL,MannV,GulabivalaK.Outcomeofsecondaryrootcanaltreatmcnt: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craturc[J]・IntEndodJ,2008,41(12):1023-10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