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

ID:46782501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_第1页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_第2页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_第3页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_第4页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阳明身心和谐论探析摘要:王阳明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基础,阐明身与心的和谐关系。其身心和谐论的核心在于存天理、去人欲、存善去恶,恢复人的本体良知,扩充人的现存良知,以达到身与心的和谐。关键词:王阳明;身心和谐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屮图分类号:B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63-02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哲人把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作为理想來追求,他们追寻并探索实现这些理想的理论及途径,王阳明便是其中之一。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程朱理学的心性论,形成了独特的关于人类身心学说的理论。王阳明的

2、身心学说理论实际上是人学或人性学,是人类身心和谐的理论。他的身心和谐理论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解决人类自身的身心和谐问题时,仍有着极大的意义。王阳明身心和谐论的本质是恢复人的本体良知、扩充人的现存良知,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的最佳状态。一、身与心的关系在身心关系中,身是指人的躯体、生理、肉体,心是指人的心理、意识及精神,身心关系实际上就是指身体和心理、心理和意识及肉体与精神的关系。从生存的本体论上來讲,身心关系就是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主体之间和内外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來说,在其身上存在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

3、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性有相同的性质,是人的兽性的一面;人的社会属性是其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屮获得的超越于动物性的属性,是人性的一面。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于其具有不同于动物性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及人性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性不断改造和扬弃兽性的过程,这种改造和扬弃是将人的兽性导入人性化的轨道,使人性得到进化和升华,这实质上就是身心和谐的过程。心物之间、身心之间是冇机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而身心和谐是所有事物和谐的核心。二、王阳明身心和谐论(-)“心即理”——身心和谐的基石王阳明34岁时,因为冒犯当权宦官刘瑾,

4、被贬到贵州龙场驿为驿丞。经过一番大彻大悟之后,他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心学命题“心即理”:“心即理也。天下乂有心外之事,心外Z理乎?”[11王阳明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一个精神性的理,这个理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心即理心是宇宙的本原,是“天下之大本”,天地万物都不过是心的发用流行而已。他还认为,心又是人类感觉行为的本原,心是一切道、理的总源泉。阳明心学不仅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而且突出了身心和谐中心的主宰作用。因为心的主宰作用体现了人的心即人的思维、意识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心外无物”即“意外无物”表明了人的活动的自觉性、目

5、的性,心之所发便是思维和意识,也就是人的实践、认识活动的目的、意图。这个思维和意识便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区别。人有了这种主体意识,就可以成为天地的主人,就可以认识万事万物之理,在认知“天理”的过程屮,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的思维和意识,达到身心和谐的完美境界。“心即理”是人类身心和谐的基石。“心即理”是阳明心学体系的基础,也是阳明心学身心和谐论的基础。“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1]这里的理是指人类区别于动物而具有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它们是天理的具体表现。而

6、人要做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具有这种道徳意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人只有具有这种经过与外物接触与考验并得到提升的意识,才能明辨是非,走向身心和谐。简言之,在阳明心学体系里,心即理、心即性、心外无理、心等于理。此“理”是根植于人的心灵世界,心灵世界就是“理”的世界。人的内心不仅有绝对的自由意志,而且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的内心的“理”或尺度是经过不断扬弃和升华的,这个“理”为人的身心和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致良知”——身心和谐的核心王阳明在提出并论述了“心即理、心即性”的身心观之后,进一步对人心,即身心怎样达到和谐进行了探讨,认为心的具体内容表现为

7、“良知”,即人生而具有的良知良能,进而提出了“致良知”论。王阳明认为,人的生命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川流不止,就在于人的心中有良知,良知是生命的源泉,如果丧失了良知,人也就成了徒有人形的禽兽。以良知为核心,天、地、人物、我之间,万物一体,一体同善。“致良知”论是王阳明用来概括他的全部伦理学说并被他看成是人生实践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也是王阳明身心和谐论的核心意义。“良知”就是“是非之心”。良知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任何一种知识,而是天赋的知是知非、知言知意Z心。王阳明把良知扩充为一种贯穿万事万物的普遍原则:“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

8、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