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79966
大小:9.85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27
《李艳蕾博士杭州四书课程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书”与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李艳蕾育灵童教育研究院2011年11月讲座提纲:◆“四书”的形成、思想内容◆小学阶段如何学(教)“四书”“四书”的形成、思想内容1.四书是哪四部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五经是哪五部经典?《易》《诗》《书》《礼》《春秋》古代典籍分类: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在经部之列四书的形成:1190年(南宋前期),朱熹刊刻“四子书”。1313年,元朝官方将“四书”定为科举考试用书。明清两代沿用这一做法,更加推崇“四书”。从此,“四书”的地位超过“五经”,成为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经典。总之,“四书”之所以具有如此
2、高的地位,并非只是来自于官方的推崇和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更重要是它自身精深的思想内容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二、四书的内容1、《论语》孔子与其弟子仁是《论语》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理解了仁,也就把握了《论语》主要思想。什么是“仁”?(1)爱从血缘亲情开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爱人要推己及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爱人”,一种符合人性而又非常有智慧的爱孔子为孝悌、忠恕、恭敬、信义、知勇等道德品质寻找了一个心理依据——仁,
3、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框架,奠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仁是礼仪、道德、学问的内在根据: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2、《孟子》孟子性善是《孟子》一书的核心:什么是性善?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告子上》)性善不是说人性本来是善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都具备为善的能力。性善就是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
4、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公孙丑上》)做人——仁义发扬向善的天性——政治——仁政(回归本心)修养——浩然正气应用就《孟子》而言,孟子为孔子的“仁”找到了一个人性的依据——不忍人之心,从而构建了道德主体,确立了儒家重视内在道德的特点。孔子立仁、义、礼之统,孟子则提出性善论以补成此一学说,故就中国之“重德”文化精神言,性善论乃此精神之最高依据。——劳思光《中国哲学史》3、《大学》曾子像大学的理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5、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其实就说了两点:第一,一个人能够实现社会价值(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于他的道德水平(修身)。第二,一个人要提高道德水平(修身),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四个步骤。《大学》实际上是在综合《荀子》《孟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理想的人生路线:从明德修身走向治国平天下,从内圣走向外王。这条路线基本上准确地反应了儒家的人生追求,这就是历代如此推崇《大学》的原因。4、《中庸》子思中庸的三个内容:◆关于中庸的思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6、关于诚的思想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中庸与诚:道德的形而上依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的成就:第一,以孔孟的道德观念为基础,吸收道家、《易传》的宇宙观,指出了道德的宇宙观依据。第二,增加了儒家思想的哲学意味,开启了宋明理学、心学的大幕。2012年,四书将成为台湾高中的课程,每周上一堂四书课。2010年,四书五经成为山东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2008年,四书成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必修课。四书逐步回归教育机构小学阶段如何学“四书”?学习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教师怎么教?(教学方法)教师的准备
7、(师资问题)一、学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第一,要挑选四书中那些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特色而又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而详的精彩文段。↓↓第二,选出的文段要按照主题单元的架构加以编排。第三,选出的文段要加以处理,配以辅助资料。二、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学生要能熟练诵读乃至于背诵“语孟学庸”的一些精彩文段。◆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四书所表现的思想观念。◆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四书的价值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三、怎么教?(教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第一,熟读成诵。语言是意义的载体。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同一文化传统中前后相承
8、。儿童←————→经典语言障碍熟读成诵第二,实例体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三,文化感悟。《论语》创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