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豫剧桑派艺术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

ID:46778556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_第1页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_第2页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_第3页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_第4页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豫剧桑派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豫剧桑派艺术摘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的为人品格与艺术风格,就像她主演的《白莲花》中的唱词:“你长在水底污泥里,春来日暖才出头。你不怕风吹日晒暴雨打,仍然挺胸抬着头。”她那风雨坎坷、为艺术执著奋斗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虽然她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那所演绎的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和充满魅力的演唱艺术,却被永远铭记,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关键词:豫剧;桑派艺术;演唱艺术中图分类号:123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27-01桑振君是“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豫剧教育家。在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她演过的和给学生们排过的剧目多达七十

2、多出,其中代表作有古典戏《打金枝》、《齿痕记》、《八件衣》,神话戏《白莲花》,现代戏《江姐》等。在声腔艺术上,桑振君归属豫剧母调——祥符调。她的嗓音清新悦耳、甜美纯净;不论唱腔还是念白,她的吐字都很清晰,十分讲究抑扬顿挫,婉转跌宕,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山涧之屮;她的唱腔非常细腻悠扬,将河南坠子的演唱技巧融入到豫剧祥符调的唱腔之中,形成了独有的声腔韵味,通过声腔塑造人物,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听觉记忆,从而深深地喜欢上她的唱腔、她的戏。根据豫剧史记载,桑振君大师曾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两次为毛主席演岀过。也正是她塑造出的众多人物咅乐形象是那么的生动、鲜明、逼真,以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

3、帜,在豫剧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桑振君在声腔艺术和唱腔创新方面成果突出,最值得称道。豫剧音乐以高亢粗犷见长,而桑振君却能独辟蹊径,以细腻、委婉、缠绵的音调起家。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她自幼耳濡目染坠子音乐有直接关系,同时又融入了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等各豫剧流派的精华,并借鉴了其他剧种和歌曲的音调,这是她声腔艺术发展中最主要的源泉。[1]她的演唱,不仅鲜明地显示出人物的身份性格,而且技巧性极高,极具艺术美感。一、桑派声腔具有两大突出特点:巧与美桑振君的声腔技巧特点可用十个字来概扭,两个字来形容。这十个字是:偷、闪、滑、抡、巧,连、断、跳、咏、比;两个字是“巧”与“美”。前五个

4、字用“巧”来概括,后五个字用“美”来形容。偷、闪、滑、抢、巧是对桑派声腔艺术屮吐字技巧的总结,也是组成桑派声腔风格与特点最珍贵的部分。所谓“偷”,是指她吐字敏捷、轻巧,在快速的节奏中轻声唱出多字;所谓“闪”,是指她躲过强拍,在弱拍或在弱拍的后半拍处吐字,有一闪而过的特点;所谓“滑”,是指她在吐字时为了强调语气,加强口语化的效果,把字用滑音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字产生出柔滑的色彩;所谓“抢”,是把唱词的上下韵紧紧扣连,减少停顿,在较快的节奏屮唱出多字,这是她进入唱段高潮时惯用的手法;所谓“巧”,是指她减少停顿,一气(包括偷换气)唱出几十个字的吐字功夫与技巧。[2]“以字代声,以声传情

5、”,是戏曲演员演唱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桑振君的唱腔,在字、声、情的巧妙结合上无可挑剔。她曾经这样来阐释演唱中的吐字艺术:[3]“字不是死的,应该是活的,每个字词中都含着一种情感,要通过美妙的声音将其表现出来,传递出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来感染感动观众,这是演唱的目的……”这是她重视吐字的指导思想,也是她艺术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的确,了在节奏节拍中的摆布与旋律的融合太重要了,它是准确表达情感、获得演唱效果的关键,所以,桑大师对此非常重视,多有研究,且技巧出众。偷、闪、滑、抢、巧是桑派吐字方面的绝招,也是桑派声腔艺术屮的精髓。她的演唱,吐字美妙独道,语气准确朴实,感情真挚动人,

6、娴熟的唱技功夫让人赞不绝口,众人称赞她“叶字乖巧,百句不竭”,毫不夸张。二、勇于吸收借鉴其他姊妹的艺术,融豫剧为一体桑派声腔艺术之所以让人感到富有新意,又韵味浓郁,就是因为桑振君大师不故步自封,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姊妹艺术和豫剧不同地域流派唱腔的优长,并能够在融会贯通中逐步完善。正因如此,她的声腔艺术才因特色独具而被大家所推崇和赞美。在桑振君的众多代表剧目中,唱腔吸收其他剧种和姊妹艺术音调的例子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河南坠子”的音乐元素,如《打金枝》中“才把公主”的“主”字等等上的润腔。此外,她还吸收了曲剧、越调、评剧、吕剧、京剧以及歌曲等方面的音调。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吸收得恰当贴切

7、,融化得流畅自如,没有丝毫生硕之感。《刘三姐》中有段唱腔仅有四句,唱词非常短,曲调发展受局限,为此,她首先考虑在旋律的发展上出新,在把豫东调的音域提高到有别于传统旋法的基础上,糅进了歌曲的音调。《桃花庵》中窦氏的“年年月月盼张才”这段唱腔中,就多处出现歌曲及其他剧种的音调。三、发挥自身嗓音优势,创造自己的声腔流派艺术在屮国豫剧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六位旦角流派艺术的创始人,其屮就有桑振君大师。这位豫剧一代宗师是一位革新家,具有自主的创作性。她在声腔的造诣上非常深厚,能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对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