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

ID:46764690

大小:3.32 MB

页数:160页

时间:2019-11-27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_第1页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_第2页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_第3页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_第4页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璞《葬书》中生与死互动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璞《葬書》中生與死互動理論之研究AStudyontheInteractionoftheLivingandtheDeadinKuoPu’s《TheBookoftheBurial》研究生:黃文榮指導教授:魏光莒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謝辭就讀碩士班是一條坎坷的路,「究生死」是我的興趣所在,除了想一窺堂奧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跟「生命教育」息息相關,和輔導更是緊密相連,我很想探索其奧秘之處,活用生死互動的藝術,於是偕內人黃秀美老師在民國九十年二月參加了南華大學推廣教育學分班臺中分班的進修,隨紀潔芳教授

2、學「生死教育」,跟王傳燾教授習「宗教生死學」,在兩位恩師的啟發與指導下,有幸同時考上了生死學研究所,開始了我們另一個不同領域的學習歷程,兩、三年來,在慧開所長及諸位教授的熱誠指導下,讓我們能夠對生死學有更深層的認識與感觸。感謝蔡昌雄老師推薦本校環境與藝術研所魏光莒教授指導我撰寫論文,魏教授「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他對學生很好,不過要求也特別嚴格。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若不好好淬礪,怎能出鋒?他曾勉勵我:「嚴格的要求,是對學術最大的尊重。」兩年多來,我深深體會魏教授「恨鐵不成鋼」的苦心,在此特別感恩,同時

3、也感謝其夫人陳教授齡慧的打氣與關照。撰寫論文是研究生的「生死大事」,在面臨「生死交關」,很難突破的時刻,恰似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困境,還好,有了蔡昌雄老師及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周立勳教授適時地給予打氣,讓我恢復了「元氣」,使我能「『撰』」乘生氣」,感恩他們在口試論文時給予鍼砭。做了有關郭璞《葬書》中生與死互動理論之研究,讓我得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與一、二千年來歷代的古聖先賢神交,並從祂們「萬古長青」的「精神氣場」中「乘生氣」,感恩祂們無形中指導著我如何看待生?如何看待死?如何延續「生生不息之氣」。「人類的死亡

4、率是百分之百」,「生之路就是死之途」,「人生的里程碑就是他的墓誌銘」,這一路走來,長短不一,情境不同,感受迥異。「世有百年屋,屋無百年主」,「棺材裝臭不裝老」,「莫謂老來方學道,孤墳都是少年人。」在此勉勵每個人,於生死殿堂,老實做功課,期「生時如華花燦放,死時如英雄凱旋」。在「圓滿人生」之後,能夠留下不朽的精神給後代子孫景仰與懷念,若有幸的話,也能夠「葬乘生氣,以廕子孫」,期「慎終追遠」世澤綿長。黃文榮謹誌於南華大學學慧樓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摘要近代學術界對於我國傳統生死學與風水學的論著--晉朝時出版的郭璞《葬書

5、》的研究並不多,而特別從生與死互動理論之角度切入來做研究的,迄今並未發現,因此本研究在國內外可以算是首創。本論文的研究採取文獻探討、理論佐證的方法,以郭璞《葬書》文本的理解為經,後人對郭璞《葬書》文本的註解及當代相關研究的思想根源之探究為緯,從郭璞《葬書》中生與死互動理論之角度切入,先從先秦的哲學思想談起,再論及兩漢、魏晉及現代的哲學思想,析理出與郭璞《葬書》有關理論的來龍去脈,以逐步掌握其受到歷代各種理論思想的影響程度,並深入探討郭璞《葬書》中生與死互動理論在古往今來中,對現代生死學、生死觀、喪葬觀造成哪些影響?茲將研

6、究結果摘要如下:就整體而言,「氣化宇宙論」確立了郭璞《葬書》的主要思想,而其核心概念源自於陰陽二氣,「感應哲學」則成為中心思維,「氣化宇宙論」與「感應哲學」共同建構了郭璞《葬書》的經緯。「葬者,乘生氣也。」是郭璞《葬書》中的創新論點,書中一再強調:覓得「吉穴」的重要性,從研究中發現:「葬者,乘生氣也。」有其極嚴苛的必備條件,雖然郭璞《葬書》一再強調「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廕」的血統關係之重要性,可是從研究中發現「氣感」的對象及介質並不是絕對的,而且「氣感而應,鬼福及人」並非全然是相應式的感應,而且其感應的對象與強

7、弱,是有個別差異的。古今中外對於葬禮的重視,充分表示人類有共同的文明,然而認為死去的人和地中的「吉穴」能產生感應作用,得以「葬乘生氣,以廕子孫」,也只有中國郭璞《葬書》才有這種論點,西方則沒有。本研究受限於相關研究的嚴重缺乏,以及有關風水理論以古文陳述居多,而且時空相差了一千七百年,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揣摩、研究,碰到的瓶頸,幸賴指導教授的指點而得以突破。因為這是傳統中國生死學研究,而且又針對生與死互動理論做深入探討,與中、西方現代生死學的理論有大同小異及互通之處,很值得有志於研究生死學的人來探討。希望本研究能引起大家對生死

8、教育的關注,並能審慎思考「葬者,乘生氣也。」在二十一世紀的走向,希冀「慎終追遠」能夠繼續發揚光大。關鍵詞:郭璞、葬書、生與死互動、生死教育、生死學、風水、葬乘生氣、感應。IAbstractInmoderntimes,theacademiccircles’researchonKuoPu’s“TheBookofBuri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