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

ID:46750093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_第1页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_第2页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_第3页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_第4页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代廉政文化及现代廉政建设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自古就成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早在春秋时期,孟子就提出“善养吾浩然之气”。他曾经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古往今来,“成由勤俭败由奢”,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要以史为鉴,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的古代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廉政建设;精神支柱;腐败问题廉政文化

2、是一种精神支柱。如:克己奉公,这是从孔子等先秦诸子白家到近代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共同的主张。他们提倡“发求诸己”,保持高尚的节操,要求为官者“清新寡欲、淡泊明志、慎独律己”。这些廉政思想都鼓舞着历代官员拿岀勇气,抵御各种诱惑。北魏时田豫做护乌丸校尉,他作风朴素,“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于将士。”鲜卑族首领私下赠送的礼物,他不便回绝,但都记录在册,礼物全部送到公家的仓库,然后如实上报。皇帝褒奖他的廉洁,赐他五百匹绢。他将绢一半赠给手下将士,一半作为礼物回赠给鲜卑族首领,从而以“私遗不入家”为后人所敬仰。为官者必须上孝于天、中敬于

3、父母、下爱于民。这些都是十分有效的道德约束,更是一代代清官诞生的精神力量。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廉政文化,就是在继承祖国悠久廉政文化精髓基础上的发扬,把“尊廉尚洁”作为廉政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风尚,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构筑积极、客观的社会评价体系,培养公民的社会正义感,教育人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廉政文化是一种美德,是严于律己的强大动力。宋代包拯堪称古代清官典范。包拯对清廉极为重视,对人、对己、对家庭都要求极严,认为这是做人为官的根本。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云:后世子孙仕宦,

4、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这实际上就是包拯要将对美德的追求化作子孙严于律己的强大动力。新时期,搞廉政建设需要营造严于律己、坚守道德底线的时代氛围。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坚守政治底线、经济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做到慎独、慎微、慎欲,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清正做人,清廉做官。廉政文化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长子苏迈赴县太尉时,苏轼送他个砚台,上面有苏轼亲手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一定不负父训,立志做一个为民办

5、事的好官,这在当时成了学习的典范。纵观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典范,离不开廉政文化的熏陶。如今的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交换性、求利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所折射出的文化理念,会滋生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现象,所以需要发展新型的、典型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廉政文化,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所以,今天在各领域、各阶层大搞廉政建设,必须努力营造具有时代引领作用的廉政文化,充分发挥旗帜作用。古代廉政文化对当今社会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丰富而富有实效的廉政文化体系,需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

6、、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强化社会舆论教育。中国民间文化中始终存有一种清官情结,崇尚清官,谴责贪官污吏。在贪官污吏盛行、腐败成风的中国古代社会,崇尚清

7、官,谴责贪官污吏成为思想的一个特点。无论是舞台戏剧、勾栏瓦肆里传唱的内容很多颂扬为民请愿、勤廉的清官,鞭挞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元代的《窦娥冤》等戏剧,直接抨击当时的统治者。至今还在传颂的清官故事中,包拯和海瑞的故事历久弥新,代代流传,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官吏离任的时候,当地的百姓都会做出评价,送匾额,鞭挞丑陋,颂扬清廉。当整个社会腐败程度很严重的时候,民间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当朝统治者形成压力。树立廉政典型。封建社会理论说教的同时,历代皇帝对那些清官、循吏大力宣扬提倡,对他们进行赏赐,还要旌表其

8、事迹,通告全国,树为榜样。例如对于廉吏,朱元璋不仅恩赐,还专命鼓乐为他们开道,在家乡为其建牌立碑,使他们光宗耀祖,远近驰名。廉吏即使在其他方面犯了罪,他也往往因此网开一面,从轻或免于处罚他们,以教育他人。唐朝开元年间皇帝对宰相卢怀慎廉洁简朴的事迹进行大肆表彰。雍正把田文镜树为管理楷模。有些榜样人物死后还在治地或其家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