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

ID:46748761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_第4页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教学改革的发展伴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从狭义走向广义的过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乡土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关注历史教育的情感性。因而地方志作为乡土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重大。但现行教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但作为统编教材编者关注的是大历史,很难面面俱到。比如史实叙述得生动,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同地域学生的差异性等。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恰当的、合理的运用地方志中的历史素材,使学生在获得地方历史、地域

2、文化的认知的基础上对大历史的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运用地方志中的历史素材,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以便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进入历史、了解历史,并感受和发现身边的历史。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是“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发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但运用地方志中的历史素材绝不是脱离课标和教材的纯粹地方史教学,而是为课标服务、为教学内容的优化服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历史教师必须注意恰当、合理的原则。而该原则只有在协作教学中才能有效贯彻,因而笔者认为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与导入语的设计。一堂好课,有一个引人入

3、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揽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5分钟的高潮。因此,将地方志中的历史素材运用于导入语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地方志中的历史素材比较庞杂,因而教师可通过教研组内部集体协作将其整理成政治史素材、经济史素材和文化史素材。然后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选用相关的素材,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罗列,否则导入语的设计只会流于形式,违背新课改的初衷。所以教研组内部还需进行具体的分工:1精选相关素材2衔接方式的选取3语言的简练生动。例如在必修三中有关“唐诗”一目教学中,按此分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翻阅《南陵县志》中文化史素材,笔者发现唐代诗

4、人李白、杜牧、王维和王昌龄都留下了有关南陵的诗篇。由于考虑时间有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教研组集体讨论决定选用李白的诗篇。在李白有关南陵的诗篇中,《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很有代表性而且标题也很能激发学生兴趣。《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内容及中心思想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在进行导入语具体文字表述时,我们又将这首诗的点睛之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南陵人文环境的结合做了尝试。导入语为:唐代诗人李白、杜牧、王维和王昌龄等名家也曾流连于南陵的灵山秀水,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诗仙”李白曾两度携家寓居南陵,并在此娶妻,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其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千古留传。下面让我们

5、一同踏上唐诗之旅,感悟唐代文学之美!二、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教学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改进。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达到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做精心的安排,对教学内容加以有目的整合。因而和学生最亲近的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运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有重要作用。但要实现它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整合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教学内容补充的原则在对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适当分类后,还要注意它对教学内容补充的恰当、合理。这就要求我们撷取那些既能反映重大历史内容而有独具乡土特色,同时又为一般教科书忽略或限于体例无法吸收的典型史实,以充

6、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当然这些补充不是要另起炉灶干扰教学目标,而是要求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完全把这些“补充”自觉自然地、不留痕迹地融入既有的教学环节中。(二)教学内容优化的原则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优化是对现代课堂教学效率分析的重点。因而地方志中历史素材的优化处理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具体说包括:1、与完成教学目标原则相结合2、于是和学生心理原则相结合3、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相结合(三)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地方志中历史素材优化处理的运用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正是实现教学内容整合的前提。但是教学内容整合阶段正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具体实施阶段,因此教师应再次反思三个问题:再次研读课程标准、再次研读

7、优化处理后的历史素材和教学过程中衔接语的表述。例如在必修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一目教学中,笔者将我县建制沿革与该目结合起来做了尝试。首先,翻阅《南陵县志》得到以下素材:“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归秦。秦始皇嬴政二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