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

ID:46746120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_第1页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_第2页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_第3页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_第4页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陶渊明宦隐经历及陶诗中飞鸟意象摘要:飞鸟意象一直都贯穿于陶诗中,概括起来主要有“髙鸟”、“羁鸟”、“倦鸟”和“归鸟”四种典型意象。它们是诗人艺术的化身、灵魂的再现和“自我”的写照。关键词:陶渊明宦隐经历陶诗飞鸟仔细考究陶渊明所写的125首诗,其中写到关于“鸟”的地方就有34处之多,出现的频率之大,仅次于“酒”字。如果我们将陶诗中涉及到飞鸟的诗篇和诗句集中起来加以排比和审视,将会发现,在这些鸟儿的身上,分明融合了诗人一生的思想情愫和由宦到隐的经历。在其中众多关于飞鸟的意象中,"髙鸟”、“羁鸟"、“倦鸟”和"归鸟”这四种意象,恰似诗人一生的心路历程。一、高鸟一

2、一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高鸟,象征着振翅翱翔、自由奋击,它是陶渊明青少年时期理想中的形象。陶渊明生活在六朝晋宋年间,当时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世族与门第。寒门子弟念念不忘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跻身士族高门的行列,而士族之胄也千方百计地善保家门,发扬宗族之光。陶渊明身在其中,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研读陶诗,可以发现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多处都流露出其儒家的用世之心及功业思想。《荣木》第四章写道:“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虽年过四十,但壮心不衰,并决定策动名车、名骥,为

3、建功立业而驱驰。《时运》化用了儒家所乐道的“曾点气象”,表达了诗人早年对儒家精神境界的欣羡之情。从以上诗句我们可以见出,陶渊明早期的内心里其实郁勃着昂扬的立业之志和用世之心,试想,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谁能天生就超越历史和时代,而对功名荣誉不屑一顾、视如粪土呢?二、羁鸟一一“尘网”羁绊的心理投影陶渊明二十九岁时才做了江州祭酒的小官,而污浊昏暗的社会又使他的“猛志”得不到实现,于是其理想和现实开始发生冲突,进而形成了他五仕而五隐的独特经历。在他53岁第三次出任镇军将军、徐州刺史刘裕参军时,出仕的烦恼与归隐的渴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强烈。那种身系官场,“暂为人所羁”

4、(《杂诗十二首》其十)的感觉日益明显。他在后来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形容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用“尘网”比喻社会,说明统治的苛严;以“羁鸟”自况,述说着官场的拘束和限制、仕途的庸俗和污浊。另外,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诗人又明确指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这样一位性格刚直而又“质性自然”的人,自然不适合久居官场。三、倦鸟一一宦海浮沉、极度厌倦的情绪写照“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其中的“倦鸟”形象,便是陶渊明为厌倦官场生活而塑造的。陶渊明居官,本来是为了实现政治上的抱负,获得

5、人生价值实现后的更大自由,但是,他实际上非但没有获得这种自由,仕途的险恶、官场的污浊,以及社会的黑暗,使他反而失去了更本真的、更珍贵的自由。岁月流逝,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认识日趋深刻,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也与日俱增。“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杂诗十二首》其五)这里的“心”即指用世之心,这句话并非悲观的慨叹,而是的确已对仕途失望和厌倦了。经过几度彷徨后,“觉悟当念还”。(《饮酒二十首》其十七)终于,在“吾岂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的愤慨声中,陶渊明像一只离林倦飞的归鸟,最终决定回到朝思暮想的田园,开始了隐居躬耕的生活,并表示“吾驾不可回”。(《饮酒二十首》其九)

6、四、归鸟一一欢归园田的生动比喻当找寻到了“真我”的陶渊明,其笔下的飞鸟形象,则全然是另一种状态了。《归鸟》组诗就极具代表性:“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弗洽,翻翻求心。顾倚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顽,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翼翼归鸟,驯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反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❷缴奚功,已卷安劳!”诗中的“翼翼归鸟”,生机盎然、真纯跃动,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旧林,这

7、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它最后的归宿。而“翼翼归鸟”这一意象,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后的写照。然而最能表达陶渊明归隐深意的当属《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袁行需先生对此诗的解析是:“在偶一举首之间,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山交融成为一体。日夕之山气、相与之归鸟,诸般景物仿佛不在外界而在心中,构成一片美妙风景。此乃蕴藏宇宙、人生之真谛,此真谛即还归本原。万物莫不归本,人生亦须归本,归至未经世俗污染之真我也。”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投身于宇宙。鸟之于

8、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