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ID:46740579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1页
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2页
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水稻塑盘育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摘耍]选用武运7号进行穴播育种超高产试验,系统地观察了穴播苗的生育特性、产量构成。结果标明,穴播苗移栽到大田后,分不停滞,低位分缺位少,有利于大穗的形成。初步明确了12T/hm2的产量结构为:总颍花量大于48000万朵,穗数大于33万,每穗总粒数大于140粒。[关键词]水稻穴播分栽培超高产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202-011、材料与方法1.1田间试验。在某试验田进行,而积0.80hm2,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试验品种为武运梗7号。常年主茎叶片数17.5片,身长节间数6个,l

2、l・12T/hin2的产量结构为总颖花量45000万朵,穗数大于315万,每穗粒数130-150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克。超高产试验栽培模式采用塑盘穴播育种技术,设每穴播种1粒和播种2粒两种处理,以常规水育秧方式为对照。塑盘穴播育秧所用秧盘面积0.22/张、均匀分布352个孔穴。5月22日播种,播种时,孔穴内装满过筛风于沙壤土,人工点种经浸种、催芽至露白的稻种。播种后塑盘移人大田,按湿润育秧方式管理。移栽前一天施138kg/hm2纯N作送嫁肥。对照水育种同期播种,播种量为600Kg/hm2,其它管理同常规。上述试验田移栽时间月11日一12日,对照区6月13日。水分管理:够苗(预计

3、穗数80%)前,潜水灌溉,中间露田3次。够苗到叶龄余数4.2片两次搁田,以后,每隔3-5天轻搁田一次,以湿润为主。病虫草害防治按常规进行。(表1)1・2取样和分析。移栽至孕穗期间每间隔3-7天一次,定点调查植株的茎数、每块田定2个点,每点10穴。有效分临界叶龄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20天和成熟期,每块田取完整植株5穴。测定叶面积,每次取样之前,各块田去掉边行,普查每穴的茎数,求其平均值。成熟期每块田500穴调查产量构成,用收割^TL全田收取实产。2、结果与分析2.1穴播苗的种苗索质。在塑盘穴播20天秧龄条件下,穴播1苗与穴播2苗重耍的差别体现在2个秧田分的数量上,尽管穴播1

4、苗主茎的初叶比迅播2苗偏少,但秧田第2个分的数量却明显高于后者,税育秧与塑盘穴播2苗相比较,虽然二者秧田落谷量和当、成秧率接近,但第2个秧田分的数量明显比后者少。(表2)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穴播苗和水育秧在大田生长时间主茎叶片的增长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而分的增长动态却明显差异,穴播苗在整个本田期分始终高于水育秧、特别在移栽后的8天内,穴播的分无停滞现象,而水育秧不仅没有明显增加,反而总数明显减少。2.2穴播苗超高产的穗粒结构。在试验田块中1#天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最高,对照最低,就穗数结构而言,岁数除3#田低于正常年型外,其余田块均达到或超过了张昌穗数,特别是用较少的基木苗数获得了相对较多的

5、穗数,每穗粒数超过了140粒,说明穴播苗单本栽插或稀植可以较好地协调穗粒矛盾;而4#5#田的秽型较小,与最好茎持续偏高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所有田块都比止常年偏低,这与灌浆结实期的不利气候有关。综合武运7号穴播苗超高产试验结果和该品种在正常年型的表现,要达到12T/hm2的产量,穴播超高产的适宜穗粒结构为:穗数大于330万/hm2、每穗粒数大于140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go2.3穴播苗超高产的叶面积指数。穴播苗2#、3#与水育秧相比,本田期的LAI均稍高于水育秧,一般高0.1-0.7,齐穗后20天的LAI比水育秧1以上。1#田与水育秧想不,齐穗期后20天却超过了对照较多,计算不同

6、田块最大叶面积指数的粒叶比1#、2#-3#、4#-5#、对照分别为0.69、0.60、0.55、0.67o由此可见,12T/hm2的粒叶比应达到0.7以上。3、小结与讨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穴播苗带土移栽到大田分篥不停滞,低位分篥缺位少,发生率高,有利于大穗的形成。同时可以看出,穴播苗早去的分藥有事要转化为产量有事,必需减少栽插的种子苗数。銚鱼对穴播苗的这一分葉特性缺乏深入了解,在本次试验中未减少栽插得种子苗数,使群体茎藥数够苗期大大提前,高峰苗数持续偏高,中、后期栽培管理十分被动。特别是4#、5#田穗型过小、产量低于分篥持续偏高、群体过大相关。从试验中可以看岀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可能影响

7、试验结果。…是按试验前设计施肥书香施肥,基藥氮肥两数量明显偏多,前、中期叶色迟迟不落黄,无效分藥增多,生长过旺,顶4叶、顶3叶长过长,致使株型结构不合理;二是气候条件不止常,灌浆结实期间,局部时段的气温比常年偏低很多,瘪粒大幅度增加。也是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产量为达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根据本试验结果,武运7号要达到12T/hm2o总颍花量达到48000万朵,穗数330万,每穗总粒数140粒以上,颍花粒叶比达到0.70以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