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ID:4369155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1页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2页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3页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4页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摘要采用水稻钵盘育苗、人工模拟机插,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钵盘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人,充实度高,大叩返青快,分篥发生早,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关键词水稻;钵盘;机插;超高产栽培;秧苗素质;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5-0038-01钵形塑盘育苗机插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近年来己在江苏、黑龙江、江西、安徽等地示范应用。钵苗可育出根部带有完整钵型营养土块的秧苗,具有叶龄较长、秧体干重

2、大、充实度高等特点,移栽时带钵土,不伤根,无植伤,因此栽后基本无缓苗现象,分篥发生早,出穗早,增产效果显著。因为没有水稻钵苗播种机和机插机,采用钵盘人工播种、人T模拟机插替代攻关。以探索水稻钵苗机插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研究超高产规律,建立有本土化的稳定超高产技术,为钵苗机插机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农艺支撑[1-3]o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在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水稻综合展示基地内进行,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基础地力6600kg/hm20供试超级稻品种为武运粳24。1.2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采用钵苗

3、移栽(A),以技术近似、本地主体栽培方式抛秧为対照(CK),面积均为0.67hm2o1.3试验实施5月19日采用钵盘育苗即处理A,每盘用种70g,大田用钵盘600张/hm2,用种45kg/hm2;抛秧(CK)播种52.5kg/hm2,用抛秧盘900张/hm2o大出营养土拌伟杰壮秧剂7.5kg/hm2;二叶期100盘用15%多效卩坐4g对水喷雾。1叶1心时秧池上水追施尿素75kg/hm2;移栽前5d秧池上水追施尿素112.5kg/hm2o为保证秧苗质量,齐苗揭膜后不用无纺布覆盖,坚持用毗虫牙虫、毒死牌轮换喷雾防治灰飞虱,每

4、2d用药1次[4-6]。二叶期后坚持不卷叶不补水。处理A于10月14日人工模拟机插移栽,行株距30cmX18cm,栽植18.45万穴/hm2,基本苗79.5万株/hm2;CK同日点抛28.2万穴/hm2,基本苗70.5万株/hm2。为达到目标产量12t/hm2,处理A总用氮354kg/hm2,基肥:分篥肥二39:61,基藥肥:穗肥二57:43;CK总用氮343.5kg/hm2,基肥:分篥肥二40:60,基葉肥:穗肥二50:50。处理A于7月10H搁[TI,叶龄10.3叶,茎篥苗306万个/hm2,施肥前轻搁2次;CK于7

5、月4口搁田,叶龄9.5叶,茎藥苗325.5万个/hm2,施肥前轻搁3次。1.4调查项目与方法移栽前考察秧苗素质、田间苗情记载;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各生物时期「物质积累;田间调查穗粒结构、5点梅花状取样实割调查产量2结果与分析2.1秧苗素质由表1可知,处理A成苗孔率96%,平均单孔4.3株苗,苗高15.5-17.7cm,波幅2.2cm,塑盘间、孔之间苗数、苗高、粗状度基本一致;CK成苗孔率89%,平均单孔2.5株苗,苗高9.5-18.2cm,波幅8.7cm,整齐度差;处理A基茎粗、百株干重较CK分别高0.07cm.1.1

6、g,秧苗充实、粗壮度显著好于CK。2.2群体综合质量栽后5d调查,处理A新增分藥0.12个/株,之后每个叶龄期稳进生长至11叶时够苗,近14叶出现高峰苗,高峰苗是设计穗数的1.2倍,成穗率86%;CK没有现青,8~10叶龄期生长量大,10叶时够苗,高峰苗提前至12叶,高峰苗是设计穗数的1.4倍,成穗率72%,比钵苗移栽少14个百分点。可见处理A群体生长质量明显好于CK。2.3各生物期物质生产积累由表2可知,处理A水稻在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少于CK,拔节后显著提高,拔节期一抽穗期、抽穗期一成熟期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的比例

7、均占40%以上,增加量显著高于CK,所以最终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并保持较高经济系数获得高产。2.4穗粒结构与产量由表3可知,处理A冇效穗数为313.5力-穗/hm2比CK减少12力-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20.1粒,颖花量比CK增加4725万朵/hm2,增幅11%。处理A产量为11592kg/hm2,较CK产量(10326kg/hm2),增产1266kg/hm2,增幅12.3%。由此可以看出,钵苗移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群体总颖花量的显著增加,同时保持良好的结实性状。3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钵苗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

8、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葉发生早,其育苗方法的创新有效克服了抛秧分葉质量差、根系分布浅、下层穗比重大、分篥发生量大等弱点。通过构建适宜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保持止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实现超高产。在生产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壮苗。壮苗标准:适宜秧龄25-30d,叶龄4.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