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

ID:46738675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_第1页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_第2页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_第3页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_第4页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探新课程下的文科复习中的师生互动刘止勇杨跃飞【摘要】20世纪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适应时代需求在全国掀起高潮,其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了指导性的界定。新课程下高考复习模式与新课标的要求碰撞之下,怎样提升学生阅读、提取、解析历史现象及综合能力与展示学生个性发展无疑成为当代教育深思一大焦点。本文就十数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浅显的探索。【关键词】新课程模式高考新课程的设置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师生互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文明史观全

2、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教育创新20世纪初受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新高潮,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忐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基木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了指导性的界定。新课程理念由是异彩纷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三维目标、师生互换角色、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等无不各树樊篱,无形间使新课程理念笼罩着层层诡请神秘的面纱,的确曾令部分教师困惑、迷惘……乃至

3、于苦闷与彷徨,总觉得新课程改革大有“困后而累良材者”之感叹。经过十数年的教学实践,绝大多数教师都历经破茧成蝶的艰难磨炼,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自C全新的诠释。木文就这一过程中最普通的师生互动理念感悟,略抒已见,诚望同仁指正。一、因时趁利,后发先登,轻松迎战新课程高考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三南高考模式篙矢之萌,到本世纪初新课程模式高考燥作,终至2007到2013年间,渐进式推行至全国来看,教育改革之潮流非但如大势所趋,且已渐终定格。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复杂社会大分工下时代对高效管理专业的实用人才需求把教育改革推上了文明进步的

4、历程,新课程的设置及其目标考核标准亦应运而生。“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耍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I大I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教科书无疑是新课程高考复习的主要依据,绝非是个别机会主义者所称,新课程高考远离教材,考查的是基木浅显的知识,而考核的却是选拔性较高能力。其实没有教材为依托,以空中楼阁似的肤浅知识结构博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无异于缘木求鱼。新课程高考可以说是源于教材,且也高于教材,由依据教材到脱离教材,细析其与传统教学相较,莫外乎多了几分新课程理念与师

5、生互动下的探究学习罢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新课程高考能力测评的主要尺度,只须粗略将传统考纲与《课程标准》及新《考试大纲》相对照,我们便不难发现,新课程高考更重于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历史学的考查。总趋势呈现平稳过渡与新老课程高考转换的共同特征,其考查的范围无不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重大国际关系与社会聚焦等相关,如2011年,余曾多次与学生论及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亚太、南海纷争、社会文明习尚变迁、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诸多现象,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文明硕

6、杲繁盛的同时,亦无疑时代所亟须解决的诸多问题。不考“越南”,但考“南越”可乎,当学生于“灵渠”都不知时,我困惑了,只能与学生一道回述段早已漫没的历史。与学生互动时最难可贵的是发现学生欠缺Z处,且及时补漏,而非流于形式的课堂对答与学生质量低劣的“热闹起哄”,要有理性的共鸣,引领学生燃点心灵深处智慧的灯火。也就是说与学生互动的口的不是为了离奇或完善教学环节的艺术性,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素养与基本学科的学科研究方法。明确与学生沟通,新课程高考虽然不一定考及当代诸类社会现象,但我们总能从历史小找到解决类似复杂

7、问题的蛛迹或例案。其次木人认为新课程卜•教师的引领作用更为突出,是赢得新课程高考的关键①。虽然学生成绩的质变是学生不断刻苦学习探究积累的必然产物,是客观上成熟与飞跃性突破中发展起来的。但模块式的学习且取得好的成绩,没有教师的良好引领,那也是很艰难的。二、互动忌拘泥形式,旨在引领学生探究互动最为可贵Z处是提出问题,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论及提出问题的重耍性时说“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做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冋答,而要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师生互动便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时为完成课程课

8、标要求而精心设计一些与Z相关联的问题(注意所设问题的层次,①知道、领会、应用一②分析、综合-■③评价)②,引导学生思考或陈述或回答问题。新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初期往往出现诸多误区,绝大多数评课者误以为学生的成绩是学生白己学出来的,不是那个教师教出来的。每节课都要刻意课程设置三维目标有无,拘泥于僵化的形式。受此指挥,教师往往别出心裁,挖空心思诉诸离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