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

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

ID:46737860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_第1页
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_第2页
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_第3页
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台湾留学生文学摘要:台湾“'留学生文学’狭义上指台湾旅美作家描写台湾留学生生活的文学,广义上不仅仅局限于留美学生的生活,而且涉及美籍华人的生活、命运,与留美学生有着共同的海外生活背景和心灵背景,反映了留美学生的共同心境。”但是鉴于台湾地理和政治环境复杂,留学生文学经丿力由个人“无根”的慨叹向民族认同的过程,因而留学美国,描写“无根的一代”的作詁也可纳入留学生文学的研究范畴。关键词:台湾文学;留学生文学;无根的一代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22-01白先勇在《新大陆流浪者之歌》屮将台湾留学牛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20世纪60年代,近期为20世纪70年代Z后。一、50年代的漂泊之感40年代末一些人从大陆移居台湾,50年代的留学生多为此类流亡的青年人,从大陆到台湾,陌生的地域和复朵的现实环境让这些作家手足无措,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让他们对台湾产生了巨大的疏离感,在有家而不可归的心态下辗转来到美国,殊不知大陆、台湾、美国这种特殊的“三角关系”无法让他们有归属感。既然无法“避世”,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漂泊感与孤独感骤然而生。被喻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於梨华则是突出代表。二、60年代一一“无根的一代”60年代后留学生多为台湾的大学毕业生,外省籍作家很多属于迁台第二代人,出于政治原

3、因,他们受台湾前辈作家影响较小,对台湾本土文化依IH没有形成认同感,西方的思想文化大量流入,让台湾作家有机会大规模接触到欧美现代文学作品,在几种文化的差异和对比下,他们对社会生活和未来人生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不同文明的不平等融合让他们失去明确方向。大陆已然无法回去,台湾也未必有好生活,只有到一直憧憬的美国,但是到了Z后才深感文化得不到认同,心理难以适应,陷入“无根的一代”的困境。留学生数量增多,留学生文学进入到最繁荣的时代。文学的创作是“横的移植”,虽然用了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哲学观念,但实质依然是处于夹缝屮的苦闷之情。三、70年代的文学转向70年代后的留学生文学呈现出两种风貌,在经历

4、了40年代文学的混乱无章,50年代的战斗文艺,60年代的放逐无根之后,台湾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家们力图重整文坛秩序,思考未来的发展。此期留学生的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留学生文学也呈现出新的风貌。以70年代屮期为界,70年代前期延续了以往的抒发个人的悲凉情感,70年代后期,“留学生所表现、反映的'无根的一代'的苦闷彷徨以及现代人的焦灼、孤独、失落感等相对减少或逐步消失,代之以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1976年,台湾留美作家张系国在小说集《地》的《增订木后记》中表示以此要与留学生文学“告别”,於梨华也在小说《傅家的儿女们》的《前言,也是后语》中,“告别他们所代表的段落,更是告别那个段

5、落里的自己”。至此,基于个人本位的、抒发个人苦闷的“泄情”文学告一段落,正式上升到民族木位的立场上,“无根的一代”的失落也转向了认同与回归,与早期郁达夫等人的留学生文学所表达的民族意识殊途同归,开始了自我反思与深省。於梨华《傅家的儿女们》中的傅如玉、李泰拓,张系国《昨日之怒》中的葛日新为代表,“成为以民族使命为己任的具有强烈的归属感的新的一•代”。四、80年代的民族木位进入80年代后,台湾政治上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意识形态的自山度加大,大陆政治趋向稳定,并逐步提升了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这些都刺激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政治小说、女性文学等创作风起云涌,留学牛文学也

6、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民族意识的书写愈加强烈,留学生作家逐步建立了民族木位为立场的文学追求。作家的心态山失落转向了认同,山疏离转向了回归,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与重新出发的过程。陈若曦在80年代后的创作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她突破了个人眼界的狭小视野,以海外华人的生活场景和渴望回归的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陈若曦在60年代就前去美国留学,1969年到人陆教书,恰逢文革时期,因而创作了反映文革时期的作品,包括备受争议的《尹县长》、《任秀兰》等。1979年陈若曦再次赴美,思维逐渐开阔,创作也口趋成熟。以《向着太平洋彼岸》、《二胡》等作品表达了浓厚的爱国主义之情和对民族文化的眷恋。留学生文学作为

7、一种文学现象,在大陆早已有之,在50年代后的台湾得到了大规模发展,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留学牛文化也渐入平静,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流派,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参考文献:[1]潘亚徹•台湾文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编选.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论文选[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