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6805
大小:7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新五代史》对冯道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欧阳修《新五代史》对冯道的评价——冯道现象的思考一、浅议欧阳修对冯道的评价五代史中的冯道,是一位相当传奇的人物。他历事五朝,三入中书。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前朝遗臣夺取皇位,或者外夷入侵、建立政权,他都能够怡然做宰相,左右如意。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一生,历五朝(唐、晋、汉、周、契丹),共事事十一主,各朝皆为宰相Z位。是中国历史上冇名的政治不倒翁。《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壯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薛居正奉
2、旨修五代史,目的是总结五代的兴衰,并为人宋土朝的建立提供合法性依据。在薛史的著录屮,既认为五代的兴衰是正常的朝代更替,人臣被不同的朝代任用,不是什么,,逆臣”、“贰战',而是国家机器运转过程屮的职务升迁。而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对尹师魯写信说“史者国家Z典法也S史书记载历代帝王、后妃、宗室、大臣之事,目的在于“垂劝戒,示后世在他看來,薛修五代史有“繁猥失实”的地方,他要颠覆薛修五代史的评判标准,把“褒贬义例”放在新五代史的首要地位,作为口己立论的原则,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将H己认定的道徳评价标准和是非观念传于示世。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
3、笔者未找到欧阳修对冯道的评价,但在《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二》的传序中找到。无廉耻者,这就是欧阳修对冯道卜•的定义。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顶非常大,非常沉重的帽子,儿乎是对冯道人格的彻底否定。我们不禁要思考,欧阳修凭的是什么来如此评价冯道,再者,这个评价真的是贴切地吗?人物是吋代的人物,想要研究一人,必须从其历史背景着手。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道徳是时代的产物。冯道的“无耻“,可以说是与五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五代”,-•般认为是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这一历史吋期。在此五十四年间,中原地
4、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二在这五朝Z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儿个割据政权,这十儿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S“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缜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总体上可以看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时不时的,冇实力的将领就会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所以,很明显五代十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且
5、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五代的开国之君,一般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按照新五代史,笔者总结出冯道为何获得欧阳修的如此激烈的评价,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首先是无忠节的臣子代表,主要依据有以下:“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荐Z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潞王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卫州,道率百官迎潞王入,是为废帝,遂相之。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守司空、同屮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
6、,兼侍屮,封鲁国公。契丹灭晋,道乂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屮书令。”(《新五代史》卷五十四《冯道传》)(2)无廉耻士人形象:“臼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別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Z?”(——《新五代史》卷五十四《冯道传》《长乐老自序》)“欧阳修余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新五代史》杂传四十二序)欧阳修为何对冯道有近乎彻底的人格否定的评价呢?(1)北宋统治者出于其口身对乱世
7、的体验,因而便着手定祸乱、整秩序、兴生产,使国势趋强,百姓渐安。然而到了北宋中期,统治江河口下,逐渐转向衰败,具体表现为吏治败腐、国库空虚,在“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等政策的残酷剥削下,阶级才盾异常尖锐。不仅如此,民族矛盾也口益激化,辽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发动进攻,给北宋造成严重的军事威胁。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严峻,宋朝政府也试图进行改革,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而。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來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结果,两次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2)北宋以后,一场新儒学运动广泛兴起。在这场运动中,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
8、些学者,关心社会现实,提侣所谓“道徳性命”之学,针对五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